《“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将于今年10月前后出台。据了解,在《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一度处于尴尬地位的薄膜电池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而与《规划》提出要重视发展薄膜电池相呼应,6月15日,汉能控股集团在成都市双流县的一期硅基薄膜电池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成为目前全球产量最高的薄膜电池生产线。这或许是我国薄膜电池产业重获生机的一个前奏。
优势何在
太阳能发电分为晶硅电池技术和薄膜电池技术。近年来,我国光伏太阳能行业迅猛发展,而同为太阳能发电载体的薄膜电池,同光伏电池相比较却发展缓慢。为什么薄膜电池没有得到重视?
“主要是因为晶硅电池技术门槛较低, 技术也最成熟,同时电池转换效率高。”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告诉记者,“但是,为将硅材料制成适用于电池的硅片,需要消耗相当多的电能。”据专家测算,在我国中等光照条件的地区,安装一个1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为120万千瓦时;而1兆瓦的晶硅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耗电300万千瓦时以上,也就是说,需要3年的时间,方可平衡其自身的耗电量。而薄膜电池在制作过程中耗能较小, 电池投入发电后,一年半的电量就可以弥补制作时消耗的能量。
晶硅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也非常突出。目前,我国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虽然在传统西门子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能够回收利用大量的副产物,但每生产1个单位的多晶硅产品就会产生10多个单位的有毒有害的副产品——四氯化硅废液,这种工业废弃物会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处理四氯化硅需要安装相关回收设备,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做到。据南昌大学光伏学院院长周浪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实现了清洁化生产,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尚未掌握四氯化硅的回收技术,估计这一比例在10%左右。今年4月,600吨四氯化硅废液通过湖北钟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导致污水处理厂的生物菌种全部死亡、设备严重受损,污水处理厂因此瘫痪两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