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对于我国具有较好技术基础的领域,要坚持走创新驱动的道路,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对于目前我国尚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但产业正快速兴起的领域,要坚持走产业发展带动科技创新的道路;对于重大前沿性领域,要加强原始创新,掌握知识产权,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为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接受了专访。
问:在具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过程中,您认为政府和企业应该分饰怎样的角色?
王昌林:目前,各地在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暴露出一定程度的“一哄而上”苗头,几乎每个城市都在规划光伏产业,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巨大的,但如果各个地方都在同一个水平上竞争,也不利于行业发展。
这一问题就集中体现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和企业的作用问题。现在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新兴产业前期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所以需要政府更多的参与产业发展,提供财税支持;而另一种观点则倾向于更加突出市场和企业的作用。
我认为这二者并不冲突,最好的办法是把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结合起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市场机制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个阶段,由政府加以引导和推动,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一方面必须强调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价格、供需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产品、技术还处在成长初期,不仅在技术研发阶段需要支持,进入市场以后由于消费者对其并不熟悉,企业并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比如新能源汽车,对节能很有好处,但在现阶段如果国家不进行光伏补贴,企业是亏损的,需要先期政府的政策推动,将来政府再慢慢退出。
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政府切实引导各个地方发挥自身特色,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有选择地培育、发展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同时通过行业协会定期收集全国行业发展信息进行发布,帮助企业注意投资风险。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的办法,加以引导、统筹和布局。主要通过技术的准入门槛、环保准入门槛制定行业规则,严格防止低水平的企业进入。
另外,我们应该意识到,产业发展初期的产能过剩,有可能是因为相关市场尚未充分开发造成的相对过剩,并不是产能绝对过剩。因此我们应该给市场一个时间,让企业自己做出选择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