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光伏产业将是一个规模更大,但是利润空间趋于合理的产业,将是‘实干造英雄’的时代。”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海燕表示,“中国光伏市场,其实没有什么芝麻开门的秘诀,实际上无非就是成本、创新、质量、规模这几个关键因素。如果规模扩大一倍的话,成本能降低20%。”
2、市场前景乐观 光伏寒冬未临
云南石林光伏发电厂,总装机容量166MW,一度有媒体称其“填补了云南省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的空白”,但有情况表明此发电站运营上已出现问题。而近期无锡尚德公司也出现“捐赠门”事件。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否预示着光伏产业的“财富神话”不再?整个光伏产业正在走下坡路?带着这些问题,8月23日,媒体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
孟宪淦介绍,从性质来讲,光伏发电初期是要依靠政策推动的产业,仅靠市场是不够的,需要有国家社会的补贴支持才行,而我国的光伏发电还是弱项。
“政府之前在试探摸底上网电价。对于中国来讲,光伏发电仍处于发展初期,对于企业来讲,不应将其看成一个暴利的产业,要摆正态度,将其视为一种微利产业,毛利为8%到10%。而在这段摸索期的损失都是正常的,这相当于对光伏未来的发展与定位作出贡献。”孟宪淦说。
云南石林光伏发电厂的建立和运行也是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已有省市做出表率,如在全国统一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推出前,青海省就曾推出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该政策定下1.15元/kWh的上网电价,且不对光伏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作出限制,并表示如果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上网电价与该价格存在差距,差额部分由青海省地方财政补足。
孟宪淦还指出,无锡尚德的“捐赠门”事件只是管理问题,这种行为只会影响到企业声誉,对整体光伏产业来讲,不足以产生影响。
科技创新实现利润
企业要赢利就要不断地降低成本,孟宪淦指出了一个经验公式产业生产规模增大一倍成本会下降20%,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提高1%,成本会下降6%。应通过完整产业链和产业的集中化来赢利,而不是靠密集、廉价的劳动力。
“在达到平价上网前,发展产业的关键仍要依靠科技创新来降低成本,要发展核心技术。但是我们的企业现在投入都不足,尤其是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方面,主要还是依靠从外国进口设备进行生产。而企业应该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但现在还很不足。”孟宪淦说。
迎来“黄金期”
孟宪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虽然仍处于发展期,总体在稳定增加,但会进入整合期,产业的竞争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趋于集中的形式,中小企业必定会面临困境,因为它们不论是在技术还是产品上,都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目前500多家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厂家只有几十家拥有一定的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却较高。可以说这段整合期对中国光伏产业来讲是有利的。
8 下一页>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