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电池板。”杨先生表示,“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十分为难的境地:我们怎么可能让客户失望呢?公司可以接下三倍于产量的订单。应该说,如果我们给自己许多压力的话,公司应该能够抢到所有的相关订单。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产能,我们并未参与到每一个订单的竞争之中。”
杨先生还证实道,公司大多数的业务来自南亚各国市场,如印度、泰国等,其中包括了今年五个来自该地区的规模可观的订单。“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大型客户身上,并进军不同的市场,特别是向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积极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银行可贴现性。公司通过实践发现,最有效的实现目标的办法是通过与这些大牌公司合作,他们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公司目前仅进行了小型合作,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优势。”
将正泰太阳能在晶硅领域内的口碑与正泰集团的自有融资能力、高效低成本具有效率的电池板相结合,成为了杨先生口中的与其硅基薄膜一起,使公司具有竞争实力的主要因素。“我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之一是,我们已经具备了500MW的晶硅产能,因此我们拥有许多同时经营薄膜产品的忠实客户。”杨先生强调道,“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有过任何客户仅做薄膜业务,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避开了大多数公司所选择的先建造单结非晶硅一体化生产线,然后在想串联设计转型的普遍策略,正泰太阳能选择将借助其设备合作伙伴欧瑞康(Oerlikon)公司的帮助,直接发展串联结构技术。“效率在6%以上的薄膜从未真正流行过,除了在多晶硅价格极为昂贵的一小段时间内。”杨先生表示道,并强调他使用的是作为“硅基薄膜”的简称的通用术语。“由于我知道薄膜产业在很长时间之前就发展得困难重重,并且其效率较低,因此我相信最终其他企业将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我们当时(2008年)决定在效率为8-9%时直接发展串联结构技术。”杨先生继续道,“我们在接下来的好几个季度内都过得十分艰难,但是我们最终度过了金融危机,现在,我认为,薄膜技术若想与晶硅产品竞争,其转换率必须在10%左右,且成本结构要在75美分以下。如果一家公司无法做到这些,就会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
“我公司在过去的两年内暂缓了薄膜业务的扩张。我们并没有十分激进地发展业务,原因十分简单,就是我们不能这么做。但是我们同时进行了许多技术发展,我们打造出了极具实力的团队。”
“在经过了两年左右的发展后,我认为公司今年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我们能够跨过我所认为的具有真正竞争实力的薄膜的技术分水岭,即75美分的成本和10%的转换率。在这一方面,我们与欧瑞康公司进行了合作,努力提高相关技术的效率,11%的转换率还是有望能够达成的,但是对于再高的转换率我个人还未有定论。”
正泰太阳能已经在其首条生产线上以每瓦95-98美分的成本开始了孔径面积效率在9%以上的110-135W电池板的生产,同时,正泰太阳能正将新工艺应用至其位于杭州的第二条生产线的生产之中。杨先生证实,在成功对相关技术在单一腔室研发工具内进行试运行后,10%的生产工艺“有望在年中相关认证程序完成后实现生产”。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