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 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产品需求持续走软,连带装机量明显下降。比较突出的是意大利国内对于光伏产业补贴的相关政策摇摆不定,不少光伏产品进口商减少进口,致使中国部分光伏企业运往意大利港口的光伏组件出现压港现象,对国内光伏产业造成了一定影响。事实上,中国光伏产能去年达到了12GW,占全球产量20GW 的一半以上。如此大的产能对外海市场的依赖性很高。在欧洲市场下调补贴政策的同时,中国、美国等一些国家也调整了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东西方光伏市场的转移,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深远。面对这些变化,《中国科技财富》专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李俊峰副所长。
记者:在金融危机之后,一些欧洲国家都降低了对光伏太阳能的补贴,这样一个情况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李俊峰:这里影响很大,因为欧洲是光伏的主要市场,差不多占了全球市场的80%,其他地区加起来也就20%。下调价格的背景主要有两大因素驱动,一个是政策,欧洲原来的政策就是相关补贴要每年有一定下调,就是要推动技术进步,试图通过规模化来降低成本。只不过由于这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兴起之后,成本下降比较快,价格下调的幅度就比较大,这个对中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一个是利润空间,去年,包括英利、天合的年报都是毛利率百分之三十几,纯利率是百分之十几,这个利率远远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所以说这就造成了国内,甚至包括国际上投资的暴涨,而这种暴涨并不能说是盲目的,这只是一个向高利率、高回报率的方向流动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2009、2010年扩张很快,原来大家都认为2009年会有大幅度下滑,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结果没有下滑,欧洲的市场还涨了百分之三十多。到了2010年大家认为是一个调整期,结果也没有调整,涨了100%还要多一些。大家都在看好这个市场,所以大家都在扩产扩容,这种扩产扩容的速度比市场扩大要快得多,这就促使欧洲进一步下调补贴价格的水平,导致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因为补贴少了,那么开发商就要降低价格,这也就推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下降,这样进一步下降又推动了补贴的下降。从光伏产业的发展来说,从欧洲政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这种情况下,2010 年的装机量,已经完成了2015年的装机目标,原来是2015年达到1500万千瓦或者2000万千瓦,但去年就达到了1800万千瓦。从政府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目标是提前实现了,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原来的企业都是看着像英利、天合30%的回报率,结果大量投资,现在成本下降了,所有光伏企业都要向平均利润率看齐。很多装备制造都走过这个路,光伏也会走到这个地方来,这也是对这个行业敲了一个警钟。
记者:现在中国光伏企业的技术在国际上有哪些先进之处?
李俊峰:先进技术的优势总体来说并不明显。光伏制造所需要的是普通的装备,你买的到,别人都买的到,可能是你做的更精细一些,仅此而已。在这个角度说,这个行业不存在什么明显的先进技术。但是这里有一个垄断技术的问题,垄断技术是别人造不了才叫垄断技术,别人造的了就不算,可能别人今天造得不如你好,可是明天就有可能造得比你好。像英特尔,大家都指责他垄断,但是没用,大家都是用他的,不用他的你就做不好。现在连核心技术都不明显,更不要说垄断技术,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获取超额利润。无锡尚德、常州天合这些企业,不能说他没有核心技术,他也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这种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垄断,没有形成独占市场的情况,他们现在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足以让他垄断市场、独占市场或者确保他的市场份额。这是对所有的光伏企业最大的一个挑战,市场准入门槛很低,在市场竞争中大家都往低价格走,这是基本的趋势。国家一直加强光伏的技术投入,技术方面很多是努力了不一定有成效,但是不能因为可能没有成效就不投入,投入是必须的,只是这种投入在短期内无法改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技术掣肘。
记者:目前欧洲的补贴降低,是否跟光伏产品的成本降低有关系?
李俊峰:这是一个准确的方向,不能说欧洲降低补贴是错的。发这个电就是给老百姓用的,发展新兴产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不能为了少数企业的利润而牺牲惠民。目前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是达到了这个目标,就是成本降下来了。原来是4个美元一瓦,后来是1.5个美元一瓦,现在是1个美元一瓦,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电越来越便宜了。同时这也是提醒企业不能按照原来的方向继续了,原来天合、英利是34%的回报率,不少企业也做到了差不多的回报率。现在国内光伏企业利润率大幅度下滑。
相关政策国家正在出台,这个政策不是按照欧洲的情况制定的,中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来发展太阳能。现在初步的规划是到 2015年能够做到1000万千瓦,目前大型的光伏电站是500万千瓦,到2020年,做到5000万千瓦,换句话说,现在是每年大概发展100多万千瓦,到2015年后每年发展1000万千瓦,这是相当快的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