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
与上述利好消息同步发生的,是嗅觉敏锐的光伏制造商和投资商已经低调展开的布局行动。
今年初,尚德电力低调成立了中国事业部,“组织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加大我们自主操作的力度。”尚德电力副总裁雷霆说,今年他领导的国内市场团队将扩大一倍以上;同时,赛维LDK也在加大对中国的投入,赛维公共事务总监姚峰在不久前被委任中国区营销总监,负责国内市场的开发;英利则通过参与金太阳工程等由政府发起的光伏项目,谋求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地位;不仅如此,包括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在内的光伏制造企业都在今年加大了国内的公关传播力度,提高其国内知名度。
不仅是产业链上游的制造商,长期在海外从事下游太阳能电站开发的投资商和服务商也开始不约而同杀了回马枪。
今年2月,光伏系统开发商和电力运营商天华阳光宣布成立“天华阳光中国”,开始将其在海外电站的经验复制到中国,“针对中国市场,我们设计了‘投资商+服务商’的特殊商业模式。”其中国市场负责人黄晓红表示;4月,在德国有29年光伏安装经验的德国IBC太阳能也宣布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定位于服务商,目标是为中国未来几年的光伏电站工程提供光伏发电系统。
回顾2010年8月时的情景,你会更好地理解如形势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彼时,中国政府正在组织第二次全国性太阳能项目招标,打算把中国已有的太阳能规模扩大28倍。在海外市场火爆、产品供不应求的行情下,制造商们对此利好政策似乎并不领情,他们甚至表现得有点傲慢—实际上他们不太情愿把能在欧洲卖高价钱的产品低价卖给国内。为了说服这些处强势地位的制造商能支持国内,发改委在宣布上述政策前甚至得先私下把制造商聚到一起做些说服工作。当然,政府的低姿态也让当时坐拥“不愁卖”心态的制造商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一种“尽义务”、“做贡献”的勉强口吻谈论国内市场。
但如今各大制造商的行动和表态都已经表明形势发生了戏剧性逆转。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市场的反转。过去6个月,中国的制造商赖以生存的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主要市场国家的光伏补贴纷纷下调,欧洲市场变得增长乏力,前景黯淡。这导致无论是美国、台湾还是国内的光伏股全线下跌,其中多晶硅和硅片制造商保利协鑫(HK.03800)股价已跌去近三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