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3月初工信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6月8日,工信部再发通知,要求企业按照条件要求于7月15日前提交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
从工信部相关人士处获悉,待汇总完企业提交的申请报告后,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今年年底前公布第一批多晶硅企业准入名单,未入围者责令整改,整改仍不达标者将被要求逐步退出多晶硅生产。
相关分析指出,近期一系列政策动向将加速部分弱势企业退出,更将推动具备标准的既有企业扩张,加快行业集中度提高。
供求关系或逆转
随着近一两年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下滑,国内多晶硅企业已挥别暴利时代,市场逐渐趋于理性,一些生产成本高、规模上不去的企业已陷入生存困境。
华泰联合证券电力和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指出:“像保利协鑫和保变天威这样的龙头企业已经将成本降至每公斤20多美元,但在目前也仅能维持自身产品的合理利润空间,其他中小企业的利润更被压缩。”
中华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也表示,市场已趋于理性,企业对于三条“红线”的划定也能更显从容。“准入条件出台以来,我们没听到企业有太大反应。事实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已经准入过了。”史利民说。
不过,他认为,随着1000万千瓦“十二五”规划装机目标的提出,国内市场未来五年将全面启动,多晶硅的市场需求或呈现爆发性增长,以往所谓的产能过剩旋即会转成供不应求。“一般来讲,一兆瓦光伏电池需用8-10吨多晶硅,1000万千瓦的多晶硅需求量将达到8万-10万吨,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史利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