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 彼得•马什 伦敦报道
今年1月,中国蓝星(China National Bluestar)收购了艾肯(Elkem),后者是一家用于太阳能发电行业的高纯度硅供应商,总部位于挪威。
据银行家和业内专家称,为了找寻新市场、并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得更大的控制权,中国公司正准备在欧洲工程和技术领域掀起一轮投资热潮。
值此之际,中国政府正鼓励中国公司“走出去”,在海外扎根,而不是单纯依赖出口。金融服务集团益华证券中国有限公司(Evolution Securities China)首席执行官克莱夫•怀利(Clive Whiley)表示,很多中国公司更青睐在欧洲、而非美国进行扩张,因为他们认为欧洲对中国投资的“态度相对不那么保守”。
中国企业正把目标锁定那些拥有专业技术的行业——机械、材料和特种零部件业。在这些领域,很多欧洲公司占据着优势地位。
怀利表示,中国公司认为,要获得价值链更高端的技术、以此作为其低附加值制造业方面专长的补充,收购这些(欧洲)公司是一个好办法。截至2011年3月底的6个月,中国公司在欧洲的收购交易、贸易协议和贷款协定方面投入了643亿美元。这一数字比之前11个季度的可比数据高出了一倍多。伦敦银行Grisons Peak称,工程和制造业一直是重点。
中国蓝星斥资20亿美元美金收购挪威艾肯,这是中国公司进军欧洲的最新举动之一。蓝星还收购了一家原Courtaulds旗下的英国工厂,该工厂掌握着核心的碳纤维技术。
蓝星热衷于利用来自欧洲企业的一些技术诀窍,该公司正将一些技术转移到中国的工厂。
美国投资集团Moelis亚洲区负责人理查德•奥德斯(Richard Orders)表示,中国公司上述举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凭借它们自己的努力,难以接触到某些特定客户群。
奥德斯补充说,很多中国公司将其欧洲交易视为连接“客户群的捷径”。比如说,对于欧洲供应商提供的高科技设备,全世界的企业可能都会放心购买;但如果供应商是一家中国公司,且过往记录不那么过硬,客户的购买意愿可能就不那么强。
中国机械公司北方重工(NHI)2007年收购法国公司NFM,就是为获得新客户群而收购欧洲公司的一个例子。NFM是一家领先的专业隧道设备供应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地铁工程。
英国似乎引起了(中国企业)特别的兴趣。一位英国银行家说:“很多中国公司认为,英国有一些不错的私有工程公司,它们的价值被低估了。”
丹尼克斯半导体(Dynex Semiconductor)是一家生产电动机控制专用电子元器件的英国领军企业,3年前被中国两大轨道列车生产商之一——中国南车(China South Locomotive and Rolling Stock)收购。
收购动机之一是为了在高铁列车发动机的制造中,使用丹尼克斯的某些技术。
丹尼克斯首席执行官保罗•泰勒(Paul Taylor)表示,此笔交易令公司从中受益。“中国东家一直很支持我们,并帮助我们打入了一个新市场(中国),而以前我们一直无法进入这一市场。”
一些观察人士已发出警告,称中国公司在欧洲的交易可能失败,因为中国投资者对欧洲商业惯例缺乏了解。
柏林咨询公司H&C Hammer总裁赫尔穆特•哈默(Helmut Hammer)表示,中国企业对德国机床行业的几笔投资,都未能达到原“东家”最初的预期。
译者/吴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