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阳(北京)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不到一年时间,今年定向增发融资超过1亿元,现在又考虑向创业板进军。该公司董事长薛黎明对融资的态度很明确:“中海阳未来要专注于光热电站建设,上创业板是想为光热发电的研发和后续产业化募集资金,大约需要8亿-10亿元。”
中海阳成立于2005年,公司没有能够搭上光伏行业的“第一班车”,但希望能成为光热发电领域的“头马”。从光伏转型到光热,薛黎明已经对公司的未来做了明确规划。
与国内已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相比,光热发电产业还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因而存在能源密度不高、发电不连续、不可调度、上网难等问题;光热发电则通过集热技术将太阳能聚集起来,驱动汽轮机发电,其后端的汽轮机、发电机基本与火力发电兼容,发电的质量与火电类似,稳定且可调度。学火电出身的薛黎明认为,这些特性使得光热发电可以摆脱其它新能源发电只能作为辅助能源的命运,有望成为未来的主导能源。
美国环境事务部已将光热发电电站定作基础负荷电站,加州规划到2030年光热发电占可再生能源的40%;欧洲则启动了名为Desertec的沙漠发电项目,拟投资4000亿欧元在非洲北部建立太阳能发电站,预计到2050年光热发电供应全欧洲15%的电力;亚洲各国包括日本、中国、韩国、印度、蒙古等,也在酝酿计划,拟在亚洲荒漠建立大规模的光热发电项目。
内蒙古50MW光热发电特许权项目招标,被业界看作是启动国内光热发电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但招标一再延迟,不禁令许多希望涉足这一领域的国内企业家们心里打鼓:扶持发展光热发电的政策难道有变?
政策还有未知数,薛黎明却很坦然,他看好的是这个行业宏大的发展前景。“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技术对光热发电拓展的速度和进程有一定影响,但绝对无法阻挡它成为未来主要能量来源。”薛黎明信心十足。
至于公司正在从事的光伏发电业务,薛黎明表示暂时不会放弃。“短期内首先稳定我们在国内光伏电站领域的市场份额,中期来看,我们要逐步扩大在国际光伏电站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因为国外光伏上网电价比较高,能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而在光热发电上,他们将采取“以光伏养光热”的方式,逐渐完成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变。
光热发电很多相关技术都还在实验室研发和中试阶段,行业成本降低依赖于发电规模不断扩大,这也成为目前这个行业大规模商业化的最大障碍。薛黎明说,这是个技术、资金密集的新兴产业,如果盲目投资,冲动涉足,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很可能成为“先烈”。
嗅觉敏锐的国内外资本已经“盯上”了这个行业。中海阳尝试在短期内完成从普通企业到三板上市公司再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三级跳”,其底气就来自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今年7月21日,中海阳公司以9元/股的价格定向增资1250万股,共募得11250万元,其中北京慧识金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昌瑞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投资机构出资7875万元认购了875万股。
薛黎明希望战略投资者不仅有足够的资金,还要对光热发电有所了解,有一套完善的支撑架构和体系,尤其能对公司的国际业务进行支持和引导,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