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8月10日开始的13个项目总计280兆瓦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工作已经基本接近尾声,尽管13个项目的上网电价各有不同,但项目方对光伏组件的选取结果却出奇一致:中标项目全部采用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无一入围。
业内人士认为,招标是对太阳能电池技术路线的最好检验,薄膜电池无一入围,主要原因是项目方认为薄膜电池在效率和可靠性上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
薄膜电池可靠性有待检验
此轮光伏特许权招标从8月10日开始,共有50家企业递交了135份标书。招标的13个项目特许经营期为25年,从上报的标书看,各项目方基本选择了晶硅电池的发电方案。
参与标书购买的通威太阳能内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企业之所以愿意选取晶硅电池,主要原因是国内非晶硅薄膜生产厂家少,产量有限,没有形成规模优势,价格优势不明显。
其次,同等发电量的非晶硅薄膜电池,较晶硅电池的占地面积要大出一倍以上,这也是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瓶颈之一。除此之外,在未经市场检验的情况下,薄膜电池的设计寿命,能否满足光伏电站25年的设计年限,也是企业担心的问题。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目前企业担心的主要问题,是非晶硅薄膜电池衰变。尽管从理论上讲非晶硅薄膜电池的造价已经可以低于1美元/瓦,但由于薄膜电池不稳定,6%-7%的设计转换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衰减,在没经过市场检验的前提下,大规模光伏电站使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存在一定风险。
“关键问题是晶硅电池技术已经很稳定,想提高0.5%的转换率都十分困难,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技术在不断更新,这样反而让人怀疑它的可靠性。”孟宪淦说。
专家仍看好未来前景
目前,国内能批量生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企业有限,规模比较大的有强生光电、浙江正泰等企业。
据了解,强生光电的非晶硅薄膜电池组件目前生产成本为每瓦0.85美元(包括折旧费),售价每瓦1美元。强生光电方面预计,2011年强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成本有望降至每瓦0.55-0.60美元。
而在转换效率上,非晶硅薄膜电池的平均转换率在6%-7%之间,最高的可到20%以上。
据太阳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普尼太阳能CEO于平荣介绍,普尼太阳能采用的“聚光+薄膜”技术,已使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目前公司建设的3兆瓦太阳能薄膜电池组件中已经开始试生产,而且生产成本较普通薄膜更低。
于平荣认为,尽管此次光伏招标薄膜电池无一中标,但从世界光伏市场的整体份额看,薄膜电池总体处于上升态势,转换效率在不断提高,成本在不断下降,对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前景,不能只依据一两次的招标结果评判。在光伏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应该提倡多种技术平行发展,鼓励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中科院电工所资深研究员马胜红也认为,尽管薄膜电池的衰减程度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但随着技术进步,未来薄膜电池的效率和可靠性问题都将逐步解决,市场前景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