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考虑到生产成本关系,欧洲太阳能模块厂有相当大的比例已依赖两岸的太阳能电池供货,但两岸太阳能电池第3季未因德国下砍补助而降价、反而还涨价,使诸多专攻德国市场的欧系模块厂面恐面临「两头烧」的窘境,此时也正是考验这些模块厂全球通路布局的实力。
为了因应生产成本及价格竞争等因素,欧系太阳能模块厂自2009年渐将生产线往亚洲地区移动,尤其有相当大的比例已透过委外代工的方式、依赖两岸太阳能业者生产取得太阳能电池,太阳能业者表示,该情况从2009年金融风暴开始,到2010年因为欧洲诸多地区补助持续下砍,及买方市场当道,更加速了外移的速度。
而德国下砍补助后,原本市场预估两岸太阳能电池报价将跟着下滑,但是,两岸业者因为有非德系市场的订单撑腰,产能不但满载、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产业链俨然出现「卖方主导市场」的情况,价格不但未下降还跟着成功拉涨,这使得依赖亚洲代工的欧洲及系统业者的成本跟着提升。
太阳能业者指出,特别是两岸硅晶圆与电池的产业供应链领域,都因为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使报价持续攀升,再加上近期多晶硅报价也因为现货市场供货吃紧而水涨船高,多晶硅、硅晶圆及电池3个生产环节紧密相扣,其中1个环节涨价就容易促动上、下游跟着调涨,使得报价难降,这也让大多数依赖两岸的欧系模块业者成本难下探。
仅管成本拉升,但是德国市场却因为补助下砍使得需求不振,让诸多耕耘德国的欧系模块厂被迫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2度调降价格,面临成本升、报价跌的「两头烧」情况,凸显欧系模块业者获利空间可能因而受到挤压的威胁。
有相关太阳能业者表示,虽然德国市况不佳,但是非德系市场的需求仍维持相当的高度,尤其意大利市场受到政府正在研拟2011年补助下砍策略,使得第3季即出现赶搭潮,系统厂为争抢时效安装,出高价抢时间的意愿高。这也凸显欧系模块厂的通路架构基础的重要性,若可以有效销往不同的地区,同样可以弥补德国需求下降所带来的冲击。
太阳能行业人士分析,其实欧洲模块报价相对高速下跌是必然趋势,因为过往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品牌的保证,而现在亚洲地区的模块品牌快速掘起,更负责绝大多数的电池制造,这使得欧洲与亚洲模块的差异性变小,价格距离自然跟着拉近,尤其若要打非欧洲品牌市场尤其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