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信息 研究咨询 服务应用 展会会议 视频图片 期刊专栏 新媒体
关闭
关闭

无锡尚德:对冲政策风险 保持领先技术

发表于:2009-07-11 09:42:00    

文/陈建光,本刊记者

  助推机遇:政府补贴

太阳能全球大热,各国财政争相补贴,地方政府倾囊相助,风险基金推波助澜,五年时间,无锡尚德一飞冲天,入三强,成首富,施正荣笑傲江湖。

云端状况:正在谷底

2007年底,尚德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但2008年第四季度,亏损6590万美元,股价最低至6美元,市值缩水达90%。

战略选择:

  1。对冲政策风险,除巩固欧洲、日本的市场外,将市场转移到鼓励新能源发展的其他国家,比如美国、中国。

  2。保持领先技术,赢得与政府谈判的筹码,是尚德在行业中的不二选择。

2009年1月20日,春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施正荣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做了一个年终总结。

这个晚上,他在家里,用英语在黑莓手机上写了一封致所有员工的公开信。在信中,这位2005年的中国首富不得不承认,“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使得各个产业都受到了重大影响。尚德的行为态度和方式都必须跟着变化,要从一个处于卖方市场的企业变成适应买方市场的企业。”第二天一早,这封信的中英文版就随即发送到尚德在全球的近8000名员工邮箱中。

在尚德员工们收到董事长亲笔邮件的这天,尚德的收盘价降为每股 9.31美元,相较于2007年年底,尚德股票每股8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施正荣的财富净值缩水达40亿美元。

1月20日晚,对施正荣和无锡尚德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转型时刻。虽然从2008年10月起,金融危机的大浪瞬间吞噬了他这几年来的所有豪情,但那封公开信则标志着他对整个行业大势的重新判断,曾经挥斥方遒的大扩张,将代之以收缩过冬,甚至改变整个产业格局。

  没安刹车器的狂飙

2000年,有着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博士头衔的施正荣,怀揣着满腹技术和40万美元资金,从澳大利亚归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协助下,无锡尚德从建厂到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而后三年,产能扩张了12倍,总产能达到120兆瓦,全球排名第三。2005年12月14日,无锡尚德(NY:STP)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内地首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上市后,正值全球石油价格飞涨,新能源备受各国政府恩宠之际,无锡尚德开始一路狂飙,疯狂扩张规模和延伸产业链。

2006年7月,信奉“拥硅者王”的施正荣认定在未来3年硅材料将供应十分紧缺,而无锡尚德的发展速度却会更快,于是在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与全球十大硅片供应商之一、美国MEMC公司签订了长达10年,价值50~60亿美元的太阳能级硅片供货合同。此后,他还与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俄罗斯Nitol Solar、浙江昱辉(Renesola)以及韩国一家企业签订了硅供应合同。

2008年5月,尚德以1.019亿美元收购顺大实业的少数股权,并签订13年总量7GW的硅片合同。6月,无锡尚德以1亿美元购买NitolSolar少数股权;7月,与浙江昱辉在原有4年合同基础上,又签署了长达8年半,供应1.5GW的替代合同;并与CrystaloxSolar签署5年供应协议;2008年底,尚德以现金810万美元收购亚洲硅业的少数股权。

在囤积硅原料的同时,尚德还开足马力布局全球市场。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是尚德的主战场。为了打开铁桶般封闭的日本市场,2006年8月2日,尚德宣布以不超过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最大的专业太阳能组件生产企业MSK公司。一周过后,无锡尚德还成立了美国子公司。当时,美国加州通过了一项《百万太阳能屋顶法案》,在未来10年,这将带来3000兆瓦的太阳能需求商机。

施正荣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说“太阳能行业在欧洲发达国家主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事实,现在需要大力开拓如东南亚、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

2007年底,尚德电力完成产量360兆瓦,形成540兆瓦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在太阳能光伏组件这一单项方面,累计向全球出售了1100兆瓦的电池片和组件,超过德国Q-CELLS和日本夏普,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2008年8月20日,施正荣宣布尚德第二季度营收增长51.3%,毛利率达24.1%,同时斗志昂扬地表示:“接下来,要更进一步地提高目标。扩大生产销售,将全年营收从19亿美元增至21亿美元,出货量从530MW提高至550MW。”施正荣甚至挖来前富士康高管江宗宪,聘请他为首席运营官。布置的任务就是要扩充产能,满足未来3~5年的市场计划。

  领袖的惩罚

如果一切都像2008年9月以前那样狂飙突进,那么关于施正荣所有的故事都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2008年初,一篇关于施正荣“大牌局”的报道中,某记者借坊间之口恭维他“每次出牌都能出在点子上”、“施博士是幸运的”,而施正荣则一方面谦虚地表示,“正因为有了光伏市场,才有了今天的尚德。”同时又不讳言:“我们有自己的主见,不像有些企业只会道听途说,结果每天都很不安。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能看到10年后的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

但不管是施正荣相信的市场,还是坊间恭维的幸运,两者都在2008年第四季度给施正荣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根据前两年硅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经验,尚德公司在2008年10月份还以350~400美元/公斤的价格,在现货市场上购买了占四季度计划产能需求量约1/3的多晶硅。但这次预估失误,11月后,多晶硅、电池、组件价格接连下跌,且下跌速度超过50%,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骤然跌至180美元/公斤。此后跌势不改,到2009年3月已暴跌至100美元/公斤。如此快速的由热转冷几乎让施正荣来不及反应,仓库中就已经堆满了存货,至去年第四季度,尚德的库存总额高达2.319亿美元。

事实上,作为行业领袖,施正荣在趋势判断上并没有做到如他所说的“能看到10年后的情况,当然不会有什么风险。”

在2008年底,他在反思泡沫破灭时总结了两点:“一个是财富效应,再一个是政府在后面推波助澜,举国上下到处在建光伏产业园。”

这种情况和房地产与股市类似,所幸的是,股市中巴菲特是风向标,能在股市飙升时高调离场;房地产中,万科的王石早在2007年底房市巅峰时喊出“拐点论”,并储备了大量现金,进可攻,退可守。

行业领袖有时候比拼的不一定是财富,还有对市场走势的把握和预期。相较之下,施正荣无疑棋差一着。他反思中的两点,自己都是置身其中,并推波助澜。

正是在施正荣首富的光环照耀下,光伏产品制造企业由原来的100多家,一夜之间冒出近3000家。整个行业的发展开始进入疯狂阶段。在兴建光伏产业园方面,他更是各地的领头羊。在洛阳总投资6.7亿元的二期太阳能工程2007年8月上马,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打断,到2009年12月,尚德还将再投资15亿元上马三期工程。2008年9月16日,尚德扬州太阳能电池基地动工,尚德拿出980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投资金额,后续4.95亿美元的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将在发改委批复后迅速开工,46亿美元覆盖完整光伏产业链的建设项目,也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

施正荣在反思中还曾表示,“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产能过剩危机大概会在今年六七月份发生,金融危机导致这一局面提前了六个月出现。”

事实上,从尚德大量囤积硅原料,并动辄签订四五年,甚至十来年的供应合同,以及到了2008年8月份挖来江宗宪扩大产能,声称满足未来四五年的需求规划看来,他并没有真正判断出光伏产业的转折点,否则他不会在离自己判断的转折点一年之内还做这么大的投资决策,那样打出去的拳都来不及收回来。

施正荣的失误招致了投资者对他“急功近利”的评价,甚至对他个人管理能力的质疑,股价也一落千丈,最低跌至6元,市值缩水达90%多,这可能是他成为首富之后遭受的最为严厉的指责和危机。

如果我们不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而是对其前因后果进行公正的评价,那么施正荣高价囤积硅原料,就像房地产商囤地一样,并非全无道理。进入2006年后,全球光伏产业蓬勃兴起,多晶硅陷入严重供不应求的境地,价格在一年之内先后突破300美元、400美元两个心理底线。无锡尚德即使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少上游原料就不可能保持行业老大地位,所以施正荣不得不加入囤积的浪潮中。

但公众和投资者并不会把施正荣当作一般的企业家看待,毕竟他是行业的领头羊,是昔日中国首富,掌握着中国太阳能行业的话语权,那么他就不应该只懂得跟随大流,只懂得趁势崛起,而忽视隐患,也就是说大家期望他像王石和巴菲特一样,能更具前瞻性,在引领行业发展方面具有标杆意义。但在这方面,施正荣是让公众失望了。

  警惕“政策之祸福”

施正荣之所以判断失误,马失前蹄,很大程度上源于光伏市场依然还是一个“政策市”。因为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还比较高,必须依赖于各国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对新能源政策的态度将决定着整个行业的走势。

施正荣坦诚是光伏市场成就了尚德,这话不假,但换句话也可以说,是欧美国家的财政补贴成就了尚德。

尚德的生产虽然在中国,但98%以上的产品却出口到欧洲,这与欧洲国家给予大量太阳能财政补贴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世界清洁技术集团统计,当前欧洲占全球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超过80%,而德国和西班牙又在欧洲太阳能发电量的比重中占到84%,全球太阳光电有55%产自德国境内的太阳能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两国政府最初的补贴政策,比如德国在2007年底的并网累积安装量达到了3800兆瓦。2006年后,可再生能源法使西班牙成为又一个重要市场,仅仅2008年一年时间就投入5亿欧元支持可再生能源,但现在已经传出削减预算的呼声。 既然是政策市,那么尚德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在施正荣准备大举扩张的2008年9月份,太阳能行业的另一位大佬,皇明太阳能的董事长黄鸣曾解释为何不做“光伏产业”,说,“太阳光伏95%的市场在国外,90%以上的技术、设备、核心原材料也在国外,这种完全依赖国外补贴的市场风险非常大”,“我现在敢斗胆预测,像现在的金融危机,在欧美来讲,如果工人工资发不出的时候,肯定会对这方面的补贴缩减,这时他先保护的肯定是他自己,先见壁垒的肯定就是中国的光伏企业,这样中国的光伏业冬天就要来了。”

果不其然,一场金融危机大大冲击了这些补贴。德国平均补贴将由上一期的50欧分/千瓦时,下降到平均40欧分/千瓦时,而且以后每年下降8%~10%,直到2012年。西班牙的光伏电价补贴将从上一期的44欧分/千瓦时,下降到这一期的29~33欧分/千瓦时。预计2009年德国市场不会有正增长,而西班牙的市场规模还将下降80%。

  对冲政策风险

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是政策市,那么它必然会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而不会出现全球各地一致的政策。因欧洲补贴削减而行情惨淡,作为行业领袖,施正荣自然希望能在政策上寻找对冲风险的机会,美中两国纳入了他的对冲布局中。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对新能源政策情有独钟,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曾从事太阳能相关研究,这给远在中国的施正荣带来巨大的希望。施正荣专门为此写信给奥巴马,从称呼奥巴马为“美国‘CEO’”,到希望他能“兑现(补贴新能源)这个庞大的承诺”,再到阐述自己追寻的“绿色梦想”,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在美国的新能源产业中占住一席之地。

不过令他稍感安慰的是,美国光伏投资税减免政策不仅获得延续,而且还调整为前期投资就可获得补贴。另一方面,如果项目融资遭遇困难,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贷款信用担保。在一片纷乱的信用市场中,这都是实际可行的激励。美国数百兆瓦的太阳能电站项目可能由此启动。

为了分享美国市场,尚德电力已经在美国建立了一个六七十人的强大团队,并收购了一家美国系统集成商,同时与一家新能源基金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联合开发太阳能电站,最新的消息是该公司赢得了美国一个35兆瓦的电站,这是美国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之一。

同期,施正荣把国内市场也作为了一个重点攻坚对象。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两个文件的出台,让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财政部文件明确每瓦补贴20元,如果按中国去年的光伏产量超过2000兆瓦算,需要政府拿出400亿元。而每年至少要拿出100亿元补贴500兆瓦,达到25%的补贴量,才能真正支撑起国内整个光伏产业的振兴。

但面对政策利好,行业领先者与跟随者并不是同样的趋之若鹜。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那是起死回生之机,而对施正荣来说,则有些五味杂陈。

5月5日下午,在2009年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上,施正荣说自己是“喜忧参半”:“我们高兴的是中央正在考虑制订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对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带来重大利好;担忧的是可能又会有很多企业借此机会一哄而上,原本应该结构调整的光伏行业可能再度出现泡沫。”

相比泡沫,施正荣更忧虑的是国内的财政补贴,有多少能分配到民企手中。中国发电公司的主角是几大国有电力集团,是央企垄断经营的格局。在国外,民营企业只要有钱就可以投资太阳能电站。而在中国,他们必须跟国有企业合作,否则很难开展。

但在中国光伏市场启动前夕的敏感时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有5大发电集团现身国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敦煌10兆瓦光伏电站的招标。3月20日左右项目开标,结果国投电力与天威英利的组合以低至0.69元/度的价格中标,远远低于1.5元/度的平均报价水平。此价格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被认为是开国内光伏市场恶性竞争的先河。

所以,央企的垄断格局才是施正荣未来最不确定的风险。为了国内市场的星星之火,尚德还是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奔赴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拜访各地的发改委和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的光伏电站建设。施正荣预计,2009年尚德可以在中国获得数百兆瓦的销售量。

不过,美国和中国市场还处于规划阶段,要想替代欧洲国家需求的减少,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出路

破解对政策的依赖,首先就得减少政府补贴,减少政府的干预。在自由市场中,民企才能依靠自身实力如鱼得水。

有消息称,无锡尚德已经开始和其他光伏企业联手自救,包括与常州天合和南京冠亚等在内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巨头,已将“1元/度”光伏发电成本方案上交科技部;另外,由尚德担任理事长单位的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已向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去一份产业情况汇报,呼吁国家3年内批准兴建2000兆瓦太阳能电站。

如果短时间无法突破垄断,那么获得与垄断政策对话的硬实力,就成为降低风险的必然之举。在与央企垄断博弈中,施正荣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就是中小同行无法取代的砝码之一。3月底,尚德太阳能宣布正将公司已申请专利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冥王星技术(Pluto)应用在生产线上。这意味着它将成为全球首个量产转化率17%以上太阳能电池的企业,进一步巩固了尚德在全球太阳能光电产品领域里的技术优势。

在泡沫时期,由于需求旺盛,很多客户对价格和质量都没法挑剔,小厂家的竞争使低端产品占住着一部分市场,而现在处于紧缩时期,客户们对投资更为谨慎,对产品和质量非常苛刻,这也为无锡尚德利用新技术开拓市场提供了用武之地。

新能源是整个人类发展的大势,无锡尚德面对的市场空间和发展趋势都是非常广阔的,施正荣如果能突破政策的局限,引领整个行业大势,那么他将再一次腾飞,而且是持续的腾飞。

(编辑:于占涛)

责任编辑:solar_robot
特别声明:
索比光伏网所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光伏行业最新动态,请关注索比光伏网微信公众号:solarbe2005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news@solarbe.com

扫码关注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中国户用光伏品牌大会

2022年9月27日

浙江宁波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第二届华中光伏论坛

2022年9月22日

武汉洪山宾馆

投稿与新闻线索联系:010-68027865 刘小姐 news@solarbe.com 商务合作联系:010-68000822 media@solarbe.com 紧急或投诉:13811582057, 13811958157
版权所有 © 2005-2021 索比太阳能光伏网  京ICP备10028102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许可证:京ICP证120154号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亦庄经济开发区经海三路天通泰科技金融谷 C座 16层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