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第二届太阳能行业发展新动力论坛上,一些太阳能企业和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金融危机对太阳能光电市场冲击较大,而对太阳能光热市场影响较小。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罗振涛研究员表示,明年太阳能光热市场增长预计将不低于25%。
光电光热市场冷暖不同
“8月份后,各厂家取消订单的情况较多,很多出口的产品都返销国内,对市场冲击非常大。受汇率及其他方面影响,需求大幅下降,太阳能光电市场的企业生存相当困难。但从光热市场来看,至少到目前为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周世武告诉记者。
海尔太阳能营销总监刘刚的观点是:目前楼市下滑,而太阳能产品没有下滑。他解释其中原因:“在一二级市场同建筑配套的工程项目比较少,真正适合大批量推广的成熟的技术、一体化的产品比较少,一是缺乏没有成熟配套的解决方案,二是没有成熟的产品。”
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认为,现在太阳能热利用基本上在国内,走出去的较少,所以对出口的影响并不大。在文哲亮看来,“金融危机对于太阳能行业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来讲,的确是很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今年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增长大体在30%到31%之间。中国节能协会太阳能专家委员会主任罗振涛认为,就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而言,我们的技术都是自有技术,我们的产品是结合中国的市场特点和百姓的需求开发的产品,所以从内需来看,金融风暴的影响不会太大。
挑战传统能源是出路
去年我国太阳能产品出口大概在6500万美元,今年据预测将达到1亿美元,如果按1:6.8的汇率来算,将近7亿元人民币。我国今年的太阳能总产值预计在420亿左右,如此算来,我们出口很少。
专家和企业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我国是太阳能应用大国、太阳能生产制造大国,但在技术上的确不能称为太阳能强国。
经济学上有个“微笑曲线”理论,如果把产业链作为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的话,左端上游是技术和研发,是高附加值的;右端部分是品牌和销售,也是高附加值,是利润的源泉。而中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产业链当中担负的责任,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端的生产加工。
周世武不无忧虑地表示,中国太阳能已经出现了一个不良苗头,即拼价格、拼成本。现在很多小企业不可能搞高精尖的技术,只能拼价格,拼到最后,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为了搏短期的利益,导致牺牲产品的质量,换取暂时的销售和份额。不仅对消费者造成很大伤害,对整个行业也造成很大的伤害。
业内一致认为,我国太阳能产业急切要解决如何提高附加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画出属于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微笑曲线。
文哲亮给出的对策是,绝对不能把太阳能单纯的产品技术作为唯一的核心技术,要向产品技术和系统技术并重转移。既研究产品,又研究系统。同时,太阳能行业应该从现有的家电模式突破。家电模式是主流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中国太阳能要想真正画出自己的微笑曲线,只盯着老百姓家里的热水器是不够的,必须向传统能源发起挑战,必须实现从传统家电向能源供给商的转变。此外,不仅要重视产品质量,而且要重视产品功能,重视技术与应用的结合。
广阔市场有待开发
在罗振涛看来,中国广大的农村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主要发展基地之一。据粗略估算,到2020年,农村市场将占中国市场整个销售额的70%到75%以上。
刘刚也同意这一观点。“中国一共78万个村,45万个镇,这个需求是非常大的。一个村卖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这个量就很大。太阳能市场我是比较乐观的。我预计明年30%以上的增长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大量的增幅还是来自于农村。”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一次到胶东下面的3个村做活动,拉着我们的产品下乡去,直接把单页发到农民家里去,告诉农民这个产品怎么用,走了两天,产品销售了30台。不是农民对品牌太阳能产品没有需求,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做下去。”
我国99%的建筑是高耗能建筑,而建筑耗能占我国总耗能的40%。太阳能与建筑节能一体化被认为是除农村市场外的又一个市场机遇。虽然太阳能和建筑节能一体化已经提了几年,但其发展却并不顺畅。文哲亮认为,现在关键是太阳能和建筑如何结合的问题。作为太阳能厂商不仅要提供产品,而且要提供系统技术。周世武则表示,太阳能和建筑的结合是相互的,比如建筑方要预留位置、管道等。
如何破解操作中的难题?罗振涛透露,国家最近新成立了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用标准来指导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并指导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