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
两年前,应用材料收购Applied Films,成功进入太阳能电池及相关设备市场,一年前,应用材料推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Sunfab,改写了薄膜太阳能电池面板的尺寸,而在今年10月,Signet Solar采用应用材料的Sunfab生产线已经实现了量产。应用材料(中国)有限公司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王瑞萍表示,在光伏太阳能领域,应用材料将继续沿着公司一贯的做法,高目标、大规模前进。
编辑:在过去的两年中,应用材料在光伏业务上投入巨大,涵盖了薄膜电池和晶体硅电池设备的投资,能否谈谈应用材料在这两大领域目前的经营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
王瑞萍博士在应用材料公司一共工作了14年。前7年她在美国工作,最近7年都在中国工作。在担任应用材料公司太阳能事业部中国总经理之前,她在应用材料中国公司上海总部担任半导体技术总监的职位。
王瑞萍:在薄膜电池方面,应用材料在1年前推出了SunFab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在行业内建立了一个新的尺寸标准,将薄膜太阳能玻璃基板的面积增大到2.2米 X 2.6米,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有一个客户与我们签订了最后验收的证书,这对于Turn-key设备生产线的供应商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至于未来的规划,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我们将不断努力使Sunfab生产线更加有效率,实现每瓦1美金以下的目标。在晶体硅方面,我们也收购了几家极具竞争力的公司来增加我们产品的种类,特别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应用材料在过去的几年相继并购了HCT、Applied Films以及Baccini公司,在销售这些产品的同时,我们在考虑如何来增加产品的差异性,以区别于其他的供应商,在晶体硅产业里做出自己的成就,致力于全厂自动化和高转化效率等。继续沿着应用材料一贯的做法:高目标,大规模前进。
编辑:为了提高产业竞争力,降低电池模块制造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您认为对产品成本的降低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瑞萍:成本的降低,有点像“鸡和蛋”的关系,没有应用就不会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没有新技术的发展就没有办法降低成本和扩展更多的应用。很多情况之下,不是成本高和低的问题,而是有与没有的问题。在高峰用电上,太阳能的确已经与电网发电相差非常小的阶段。从这个角度讲,太阳能发电成本距离传统用电不是很遥远。在过去的30年中,半导体成本降低了2000万倍,在过去的10年中平板显示器成本在降低了20倍,而太阳能光伏只要降低5倍,跟现在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相比,就绝对具有成本竞争优势。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太阳能发电成本距离电网平价比较远,但作为高峰用电的补充用电现在已经存在,并不需要价格降低。中国人口众多,是能源需求大国,如果不去很快刺激清洁能源内需的话,就很难解决我国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有两个比较小的光伏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但我觉得支持力度还不够。我们希望看到更积极的支持政策,将太阳能发电从小规模应用发展到GW级大规模电厂应用。光伏应用规模化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应该在整个产业链上有选择的进行重点支持。
编辑:中小型企业如何应对2009年的重新洗牌?
王瑞萍:我认为中小型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会越来越困难,因为产业正处在往更大规模快速发展的阶段,产业的规模化在不远的未来就会实现。中小型企业要生存就需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来扬长避短。经济的衰退和低迷使明年不仅仅对太阳能光伏企业,对全球所有的企业都是特别有挑战的一年。中国光伏产业过于依赖外需,此次金融危机对国内太阳能企业的冲击比较大。经济危机的出现对现金流有限的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现金流状况比较好的公司,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重要的是根据每个公司的战略,用有限的资金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我觉得不管是在怎样的经济形势下,只要有效激发市场需求就一定会有出路。
编辑:国产光伏设备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您对中国本土设备上走向国际化有何建言?
王瑞萍:我认为国内这些企业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技术含量、质量虽然还有待提高,但相对成本价格比较低,在中国的环境下,这是最大的竞争力。这也是国际大公司学习的地方,应用材料公司将会把我们的技术优势结合中国的成本优势很快地融入到产品研发的理念之中。在竞争的过程中,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我认为这是个互相借鉴、互相学习的过程,谁学得快,谁就做得更好。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