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常州落幕的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上,众多专家和企业家表示,只要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工艺升级,加强自律和环保管理,政府及时进行产业动态引导,此前业界内外对于光伏产业的种种疑虑都能得到破解,光伏产业仍然是大有前途的朝阳产业。
算“能耗账”要立足长远
光伏产业链主要涉及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4个相关行业,上游多晶硅生产的耗能高为一些专家诟病。生产10千克的多晶硅,需要消耗电能5800度至6000度,耗电量巨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说,多晶硅生产的单位能耗的确高,但总量很少,以现在的水平,即使年产并安装10GW光伏系统,总能耗也仅占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0.8%,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指标还会不断下降。因此,不能简单把多晶硅制造等同于高能耗。
中国光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崔容强则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来解释能耗问题。他说,我国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太阳能最大的魅力就是源源不断产生增值效应,循环反复,制造光伏系统消耗的全部能量可在1-2年内回收,30年寿命期内所产生的电力是生产能耗的15倍以上。比如上海的太阳能屋顶系统,发电3年就可以实现能量回收。
技术升级、行业自律可杜绝环保隐患
随着我国多晶硅总产量的逐年增加,其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安全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环保资料显示,四氯化硅是具有强腐蚀性的高毒物质,如不妥善进行处理回收,环保风险巨大。
赵玉文说,多晶硅材料的提纯技术门槛高、投资大,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10家工厂手中,国外一直对先进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实施封锁。国内可能有个别企业以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提纯工业硅,甚至在没建立回收系统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但大多数已经开工生产的多晶硅厂正通过尾气回收、物料循环和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和清洁生产,这里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
国内市场可望迅速启动
近年来,在世界光伏市场的拉动下,国内光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但目前光伏市场90%以上在海外,国内市场极小,产业和市场极不平衡,业界内外有一种忧虑,中国光伏产业即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
对此,赵玉文分析说,中国光伏产业刚刚起步,截至2007年底,国内光伏系统累计安装100MWp,约占世界累计安装量的1%,现在恐慌过剩还为时尚早。
上海“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的起草者崔容强教授分析说,目前国内有关光伏发电上网的电价和管理办法还未出台,电网公司只接受风电和生物质发电,如果相关法律和配套法规都能落实的话,国内市场会一下子火起来。
这个期许有望成为现实。此次大会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披露说,国家已经批准了上万千瓦的大型示范电站,并在西藏阿里地区建设多座小型光伏电站,下一步就是在城市标志建筑建设太阳能屋顶工程。作为光伏大省,我省近年来投入3亿元进行百余项科技项目攻关,研发高效能电池,并网发电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有望率先用上“太阳电力”。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