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建设的最后一批新能源工程,奥运武警战士大楼和奥运安保志愿者大楼太阳能工程日前宣告完工,北京奥运场馆及奥运村建设由此成为以太阳能为代表新能源基地。
无论是倡导“绿色奥运”理念,还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要求,太阳能产业都应得到政策鼓励迅猛发展,但仅仅依靠政策扶持还远远不够,产品安全性、售后服务乃至行业标准等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将成为这一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太阳能点亮北京奥运
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与设施在设计与建设中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对节能环保格外重视,其中,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就是很好的佐证。
据悉,奥运村内占地3000平方米的微能耗建筑由自然冷能、太阳能光热光电、地源热能以及风能等组成可再生能源系统,在全球率先实现跨季节综合蓄冷技术手段,比同类节能建筑还要节能2/3以上
北京奥运村安装了6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将为1.68万名运动员以及村内人员提供热水,该系统规模和技术先进性均堪称历届奥运会之最。奥运会后,这套系统将供应居住区近2000户居民的生活热水需求,每年可节约电量近1000万度,节约标煤240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8000吨、二氧化硫20吨、粉尘200吨。
另外,奥运村通往周边各个比赛场馆的道路上都安装了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灯。太阳能还将为90%的奥运场馆草坪灯、路灯提供照明,这也是奥运历史上的第一次。
数据显示,在国家体育馆等7个奥运场馆和奥运工程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年发电量7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1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吨。其中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采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30千瓦;建在青岛奥帆赛场及周边场馆的风能灯、太阳能灯每年就可节电2万多度。在奥运帆船基地,可将太阳能转化成冷能源或热能,实现了生活用水、制冷、供暖“三位一体”。
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
北京奥运会期间的太阳能光电、光热建设只是我国近年来太阳能行业发展的一个典型。随着全球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储备的不断减少和价格的不断飙升,结合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代表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
200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随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施细则,使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方面的扶持政策日趋明朗化。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力争到2010年使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2005年的7.5%提高到10%左右,到2020年达到15%左右。
太阳能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4月出台《推进全国太阳能热利用工作实施方案》,随即,全国各地有关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政策相继出台——北京市2008年将有53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廉租房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江苏省也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新建的12层以下住宅必须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河北省则部署全省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年利用率达到新建建筑竣工总量的30%以上;武汉市也规定,从2008年4月1日起,12层以下新建楼房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并鼓励超过12层的住宅建筑也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预计新建建筑每年可省电1.37亿度。有关专家表示,太阳能产品在民用住宅的安装总是受到地产商和物业公司的阻挠,“强制安装”去除了推广过程中的安装瓶颈,太阳能普及事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国、应用国和出口国。2006年总保有量为9000万至9500万平方米,累计节约标准煤两亿多吨,二氧化碳减排约两亿吨;而到了2007年,总保有量上升到约为10800万平方米。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由我国生产的集热器推广面积约占世界的76%。
与此同时,太阳能热水器在国内市场也在迅速推进。目前国内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平均普及率约为15%,有些地区能达到31%,甚至60%。
行业规范迫在眉睫
承建北京奥运会射击场馆、奥运武警战士大楼和奥运安保志愿者的太阳能工程的北京天普集团总经理程翠英告诉记者:“太阳能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的国策,离不开国家对行业大力扶持,在政策的支持下,太阳能行业的发展近年来突飞猛进,但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质量良莠不齐、行业整合度低、光伏发电成本高、原料大量依靠进口等现状却不容忽视。”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自有技术已占95%以上,而综合成本还不到国外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太阳能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06年年底颁布实施了20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4项,已建成北京和武汉两个国家级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检测中心。
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进入未有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基层有大量的作坊式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缺乏核心制造技术,以组装贴牌式生产运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营销水平低下,售后服务缺失,严重影响了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形象。据中国家电市场联合调研课题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只有16%的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表示满意。大量的杂牌企业因为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差、售后服务弱,只能依靠低价格、小利润生存,给真正在科研开发、服务体系上高投入的企业带来困难,结果是强牌不强,杂牌极多。导致目前整个行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层次亟待升级。
中国太阳能协会秘书长罗振涛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产业,投资少、见效快,贴近百姓生活。现阶段,要保证该行业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相关政策积极扶持,另一方面还要严把产品质量关。
罗振涛表示,首先,我们要重视对太阳能的热能转换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的电力转换,在立法、政策、金融、信贷和税收等方面实行统一协调、公平合理的优惠扶持政策;其次,要鼓励和扶持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消费者,对弱势群体、贫困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者,更应给予补贴;此外,还要通过强制性条款、减免所得税、增值税、增加出口退税率等举措鼓励太阳能产业的推广和普及。
(编辑:xiao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