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是利用光注入提升SHJ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物理本质。该成果于2022年5月13日以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genated 会毒害a-Si:H网络中B、P原子的掺杂效率。当利用光照射(光注入)或者印加电场(电注入)给予大于0.88 eV的能量子时,这些弱H原子获得足够能量并在晶格中发生扩散或跳跃,进而重新激活B、P原子
每一种太阳电池结构都有其自身能到达的效率极限,因此光伏技术迭代是历史的必然,就像我们经历的PERC电池已经替代铝背场(BSF)电池一样。p型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量产效率越来越逼近其理论极限值,虽有大厂号称今年底PERC量产效率可达24%。但是这对于迫切需要最大限度降低度电成本的光伏行业来说,仍显太慢。这给n型
Chemistry 上。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成为光电器件领域中具有应用前景的光电材料之一。目前钙钛矿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5.5%,但是钙钛矿材料对辐射、湿度等敏感,暴露在大气条件下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研究员胡林华课题组与国外科研人员合作,实现了钙钛矿太阳电池自修复,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