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无添加剂有机太阳能电池 (OSC) 通过消除与溶剂添加剂相关的加工复杂性,代表了向可扩展、稳定的光伏器件迈进的关键进步。然而,在没有活性层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活性层形态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基于此,山东大学张茂杰等人介绍了一种聚合物工程策略,以增强无添加剂 OSC 的形态控制和器件性能。通过将一小部分聚合物受体 PY-DT 掺入 D18:L8-BO 共混系统中,我们证明了 PY-DT 在成膜过程中充当成核剂,促进 L8-BO 的有序分子堆叠。聚合物的刚性骨架进一步引导 L8-BO 相的外延生长,驱动受体结构域内连续纤维网络的形成,并实现均匀的相分离。这种分层组装增强了激子解离并平衡了电荷传输,产生了 20.3% 的冠军功率转换效率 (PCE),这是无添加剂 OSC 的最高值之一。稳定性评估表明,在连续照明 1200 小时后,设备仍能保持 85.3% 的初始效率。我们的研究结果建立了一种在无添加剂 OSC 中进行形态工程的新方法,为实现工业上可行的高性能器件提供了一条途径,并推动了有机光伏领域的发展。该论文近期以“Constructing continuous acceptor fibrillar networks and achieving uniform phase separation via polymer-assisted morphology control for 20.3% efficiency additive-free organic solar cells”为题发表在顶级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上。
研究亮点:
聚合物工程策略:通过将聚合物受体PY-DT掺入D18:L8-BO共混体系中,增强了形态控制和器件性能。
连续纤维网络:形成连续的受体纤维网络,实现均匀的相分离。
效率提升:基于PY-DT的无添加剂OSC实现了20.3%的功率转换效率。
研究内容:
该研究专注于通过聚合物辅助形态控制来提高无添加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科研团队通过精确控制聚合物受体的引入,优化了活性层的形态,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
研究意义:
性能提升: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通过聚合物工程来提高无添加剂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新方法。
推动产业化进程:这种聚合物辅助形态控制技术为无添加剂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科学贡献:该研究为理解和设计高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有机光伏领域的科学进步具有重要贡献。
图文信息
图1. (a)光活性材料的化学结构。(B)在旋涂过程中PY-DT膜的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随时间变化的等高线图。(c)PY-DT的峰位置和强度的时间演变。(d)在旋涂过程中L 8-BO、PY-DT和L 8-BO:PY-DT膜的t1、t2和t3时间的直方图。(e)L 8-BO、PY-DT和L 8-BO的晶体相干长度(CCL)和p-p d-间距:(f)L 8-BO、PY-DT和L 8-BO:PY-DT膜的rDoC值。(g)沿沿着面内方向的1D GISAXS分布和最佳拟合结果。
图2. (a)D18:L 8-BO和(B)D18:L 8-BO:PY-DT膜在旋涂期间的原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时间依赖性等高线图。(c)在旋涂过程中D18:L 8-BO和D18:L 8-BO:PY-DT膜的t1、t2和t3时间的直方图。(f)对应的D18:L 8-BO和D18:L 8-BO:PY-DT膜的1D线切割轮廓。(g)晶体相干长度(h)D18:L 8-BO和D18:L 8-BO:PY-DT膜在面外方向上的rDoC值(CCL)和p-pd-间距。L 8-BO:PY-DT薄膜。(i)1D GISAXS轮廓和最佳拟合结果沿着面内方向。
图3. (a)AFM高度、相位和AFM-IR图像以及(B)D18:L 8-BO和D18:L 8-BO:PY-DT共混膜的原纤维宽度的统计分布。(c)具有不同光源角度的GIWAXS/GISAXS测试的示意图,其中0.081的角度被测试为膜的浅信号,0.161的角度被测试为膜的中间信号,并且0.21的角度被测试为膜的深信号。(f)D18:L 8-BO和(g)D18:L 8-BO-PY-DT膜的GISAXS测试结果。(h)D18:L 8-BO和D18:L 8-BO:PY-DT膜的形态和结构示意图。
图4. (a)优化器件的J-V曲线。(B)文献和本工作中报道的不同无添加剂体系的PCE值的比较(相关参考文献在ESI中引用);(c)优化器件的EQE曲线。(d)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误差条表示平均值的标准误差。(e)Jph与有效电压Veff的关系图。(f)Voc和Jph与光强的关系图。(g)器件中的缺陷态密度和相应的高斯拟合结果。(h)器件的瞬态光电流测量。(i)电荷密度与非成对复合速率系数(kn)之间的关系。
图5. (a)和(c)D18:L 8-BO和(B)和(d)在800 nm泵浦的D18:L 8-BO:PY-DT膜在不同时间延迟下的2D TA分布和TA光谱;(e)在585 nm探测的共混物膜中D18 GSB信号的TA动力学;和(f)共混物膜中t1和t2的值。
图6. (a)光活性材料的化学结构。(B)各种高性能活性层体系的PCE,包括五种代表性的无添加剂二元体系(PM 6:L 8-BO-X、PM 6:L 8-BO、D18:BTP-eC 9、D18:N3和D18:L 8-BO-X)及其相应的PY-DT基三元共混物。(c)D18:L 8-BO和D18:L 8-BO:PY-DT基器件在连续照明下的归一化PCE。(d)D18:L 8-BO和D18:L 8-BO:PY-DT膜的紫外-可见光偏差度量结果。
总之,在D18:L 8-BO体系中引入小部分聚合物受体PY-DT是优化无添加剂OSC形态工程的有效方法。PY-DT在成膜过程中作为成核剂,诱导L 8-BO优先结晶并指导外延生长,在受体相中产生连续的纤维状网络。这种分层结构确保了均匀的相分离、紧密的分子堆积和增强的电荷传输途径,导致与D18:L 8-BO体系相比,PCE显著提高20.3%。L 8-BO器件(18.8%)。值得注意的是,PCE也是无添加剂的OSC的最高值之一。优化的器件还表现出优异的光稳定性,在连续光照1200小时后仍保持85.3%的初始效率。这项工作建立了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策略,以同时提高无添加剂的OSC的效率和稳定性,为高性能有机光伏器件的规模化制造提供了蓝图。
器件制备
器件制备:
ITO/PEDOT:PSS /active layer/PNDITF3N/Ag
1. 洗干净的ITO玻璃,UV20min,PEDOT:PSS 4000rpm 30s旋涂,150℃退火15 min;
2. D18:L 8-BO(1:1.2 w/w,总计10 mg/mL−1)和D18:L 8-BO:PY-DT在旋涂之前,在60 ℃下搅拌(1:1:0.2 w/w/w,总共10 mg mL-1)溶液。旋涂,然后在90 ℃下退火 5min。
3. PNDIT-F3 N(0.5mg/mL,0.5体积%乙酸的甲醇),3500rpm 旋涂;
4. 蒸镀100 nm Ag.
文章信息
F. Sun, J. Wu, B. Cheng, L. Kan, F. Hua, W. Sun, H. Wang, Y. Huo, S. Chen, X. Xia, X. Du, F. Liu, E. Wang, X. Guo, Y. Li, M. Zhang, Constructing continuous acceptor fibrillar networks and achieving uniform phase separation via polymer-assisted morphology control for 20.3% efficiency additive-free organic solar cel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5).
DOI: 10.1039/d5ee01843a
索比光伏网 https://news.solarbe.com/202507/03/390999.html
本站标注"来源:碳索光伏网"或"索比咨询"的作品,均属www.solarbe.com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的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转载、复制、传播等方式使用。
经授权使用者,须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在显著位置标注来源,不得修改内容。违规者将依据《著作权法》追究法律责任,本站保留进一步追偿权利。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量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6月,全国屋顶光伏累计装机突破200GW,其中光伏发电阳光棚作为"光伏+"模式的典型应用,正以年均30%的增速进入千家万户。然而,随着光伏棚在城乡屋顶的普及,关于"电磁辐射致癌""光污染伤眼"等争议也甚嚣尘上。小编将从电磁安全、结构安全、环境健康三个维度,结合权威机构检测数据与典型案例,揭示光伏阳光棚的真实“安全边界”。
1年亏光7年利润、资产负债率飙升50个百分点后,曾经的“追光者”麦迪科技逃离光伏,重获新生。1年亏光7年利润麦迪科技(SH:603990)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亏损以后,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
近日,储能行业迎来历史性突破——浙江沃橙新能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地埋式储能技术,正式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领域阶段评审并落地建设,填补了多项储能领域关键技术空白,标志着储能产业正式迈入以“本质安全+智能创新”为核心的储能3.0时代。
为全面验证储能设备在极端火灾情境下的安全性,思格新能源近日完成了针对其工商业储能系统SigenStack的大规模火烧测试。在完全失去主动防护的情况下,SigenStack成功实现火势控制在单个电池PACK内部,且未造成相邻电池包及电池簇发生热失控。
基于钙钛矿的柔性叠层太阳能电池凭借其低成本、轻量化、便携性及曲面贴合等优势,在能源收集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其中柔性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尤其具备实现高效率的潜力。然而,由于难以同时实现高效光生载流子传输与残余应力可靠释放,当前柔性钙钛矿/硅单片叠层太阳能电池(PSTs)性能仍存在显著差距。
近日,隆基绿能与土耳其建筑巨头Özgün İnşaat公司(KRK控股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签订战略合作,隆基将为Özgün İnşaa在阿尔及利亚哈西德莱拉格特的标杆光伏项目供应362MW高效Hi-MO系组件。该项目是阿尔及利亚国有电力公司Sonelgaz主导的3GW国家太阳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助力该国能源转型实现关键突破。
6月24日,TCL光伏科技与巴基斯坦领先的太阳能企业Integra公司(Integra Solar Pakistan)正式签署战略分销协议。根据协议,Integra Solar Pakistan将作为TCL光伏科技在巴基斯坦的官方授权经销商,首年分销目标设定为100兆瓦(MW)光伏系统产品。双方旨在通过深度整合优势资源,共同开拓巴基斯坦光伏市场蓝海,加速当地能源转型进程。
2025年,储能行业进入巨变期。一方面,国内政策退坡、海外壁垒加剧,低价竞争仍在持续;另一方面,多场景需求加快释放,技术持续升级,行业仍处于快速演进中。7月1日,在杭州召开的2025第四届高工储能产业峰会上,天合储能副总裁冯玟生以《光储融合 场景驱动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精准创新实践》为题发表演讲,深入阐述面向新能源发展新时代,天合储能系统性破局路径。
近日,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以下简称“华电四川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华电四川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德与华为董事、华为数字能源总裁侯金龙见证签订并举行会谈。华电四川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乐,华为中国数字能源川藏区域总经理刘彦春代表双方签约。
7月2日,亚洲可持续能源年度盛会——2025泰国曼谷可再生能源展在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领先的全栈式新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东方日升携昇企、昇能光储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亮相,为东南亚能源转型提供强劲动力。
近日,曲靖市投资促进局发布一则2025年项目推介信息——曲靖市沾益区高效钙钛矿薄膜太阳电池中试线项目。总投资1.5亿,主要规划建设100MW钙钛矿叠层电池中试线3条,预计年研发钙钛矿电池规模为20万片的能力,配套建设组件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研发大楼、组件研发车间、硅烷站、特气站、化学品供应站、废水处理站、固废库等生产及公辅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