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的“四川新能源电力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会议以“聚焦风光储,打造智慧高效新能源生态”为主题,汇聚众多新能源领域内知名专家、企业精英,共同探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面临的巨大机遇和诸多挑战,探索更多市场机会。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出席大会并发表致辞。他强调,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风光资源可开发量超1.5亿千瓦。当地提出的“加强‘三江’水电基地风电光伏开发和送出电力线路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就地布局‘绿电+算力+产业’园区”战略部署,不仅呼应国家“双碳”目标,更将四川的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当前,四川正从“千河之省”向“风光无限”的能源创新高地跨越。
以下是致辞原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同仁,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我们齐聚天府之国,共同出席四川新能源电力发展大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能源研究会,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所有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引领能源革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这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能源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四个革命 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引下,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6%,其中,水电装机4.36亿千瓦,风电装机5.2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8.8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6亿千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3.4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去年增加5419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新增用电量的86%。
四川是清洁能源大省,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风光资源可开发量超1.5亿千瓦。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明确提出,要加强‘三江’水电基地风电光伏开发和送出电力线路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富集地区就地布局‘绿电+算力+产业’园区。这一战略部署不仅呼应国家“双碳”目标,更将四川的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为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已谋划超过7600亿元的电源电网项目,加速构建“水风光储氢”一体化体系。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区,以及正在推进的攀西“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工程,无不彰显四川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标杆意义,四川正从“千河之省”向“风光无限”的能源创新高地跨越。
此次大会以“聚焦风光储,打造智慧高效新能源生态”为主题,希望能利用这一平台充分研讨四川新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四川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是技术攻坚与产业协同。从高海拔风机耐候性优化到TOPCon光伏组件效率跃升,从氢能储能调峰到智能微电网调度,让技术创新贯穿全产业链。
二是市场机制与政策突破。四川正深化电力市场建设,探索“中长期合约+现货市场”交易模式,完善绿电消纳与碳市场衔接机制,这些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新能源的市场活力。
三是区域协同与生态构建。打造川渝“电走廊”,推动陇电入川、疆电入川特高压工程,四川的电网枢纽角色将在更大范围优化能源配置。
各位同仁,今日之四川,不仅是清洁能源的“聚宝盆”,更是技术革命的“试验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整合政产学研资源,推动建立风光储产业创新协同机制,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四川智慧和力量! 让四川的每一滴水、每一缕风、每一束光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