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3日,“四川新能源电力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隆重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高岩出席会议主论坛并作“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报告。
高岩指出,中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风光装机达到14亿千瓦,提前6年完成2030年目标,领跑全球。新能源与传统能的源融合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链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风电基础大型化加速推进,光伏电池效率持续提升,成本优势同步凸显,集中式风电、光伏单位投资分别降至4500元/千瓦和3900元/千瓦,部分优质资源区成本直逼2500元。
未来,能源转型加速,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全球发展格局重塑。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25%,预计2030年风光装机至少要25亿千瓦。
高岩指出,看到新能源美好前景的同时,也要直视新能源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对电力系统要求提高,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能源开发在用地用海需求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接网、消纳利用率、系统稳定运行、经济性等方面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此外,新能源开发的要素约束逐渐凸显,工程建设难度增大,系统调节成本快速上升,新能源对电力保供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电力系统特性发生变化,光伏高同时率带来的问题和风险加剧。
面对新能源占比飙升带来的消纳挑战,中国正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截至2024年底,灵活调节电源达7亿千瓦火电+6000万千瓦抽蓄+7400万千瓦新型储能,支撑1.5-2倍新能源发展规模。而四川的创新实践尤为亮眼:依托全球最大水电基地,首创"抽蓄+新型储能+新能源"模式,2024年风光利用率高达99.6%和98.1%,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系统提供范本。
四川经验证明,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是破题关键。高岩特别提及雅砻江流域全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项目——通过流域级统筹规划,实现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其经验已向国家能源局专项报送,将成为三江流域开发的标准化模板。
此外,高岩还给出了促进新能源发展的几点建议:
1、优化新能源布局,我国负荷集中在中东部,资源在西部,要扩大西电东送等规模,坚持陆海并举等,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如三北地区建大型风光电基地,西南依托水电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沿海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开发;
2、强调系统集成,增强产业协同水平,与算力、传统工业等紧密结合;
3、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为核心,源、网、荷三端共同发展的系统,适度超前发展蓄能;
4、强化改造升级与增量优化布局,关注风电改造升级,重视分布式新能源就近就地利用,持续推动新能源的技术进步。
5、关注电力市场变化,136号文促使新能源从量到质转变,控制投资成本市场才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