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06-29 17:57:35 作者:曹宇
来源:索比光伏网
年初笔者曾发表《内卷、演化与变革,光伏“寒武纪大爆发”与马尔萨斯发展陷阱——光伏的2024》一文,阐述了光伏产业震荡的原因、走势与破局思路。先看看近半年时间,哪些观点已经得到验证:
• 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张。
• 硅料价格影响翻篇后,组件品牌为王。
• 专利战开启。
笔者曾指出:穷则变,变则通。在政策和商业模式出现变化之前,说“卷”为时尚早。但从目前看,无论是从商业模式和政策方面,都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是从SNEC展会看,各家不约而同推出场景化解决方案,都在瞄准轻质化、BIPV、柔性组件等差异化产品,针对阳台光伏推出解决方案。这些调整短期内改变不了什么,但能说明光伏企业同质化竞争有点卷不动了,开始求变求新,也意味着这次震荡已行至中局,接下来行业会度过一段洗牌期,随后恢复或是建立起新规则。其次是近期的光伏政策,无论是国资委在新疆等西部地区的投资引导策略,还是能源局的相关政策,都预示着我国政府正在思考如何围绕新能源打造新的经济引擎。(这点后续文章中再展开)
加上近期行业愈演愈烈的专利纠纷,笔者上篇文章谈到的“大市场”、“高壁垒”、“强约束”等破局工作已开始启动,虽然有些还在早期或方式方法还不完善,但“车轮已滚滚向前”,趋势无可阻挡。
最坏的结局
可乐双头垄断模式
但光伏行业震荡的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任何解决——那就是行业新秩序的缺失。如果不加调整,以硅料为例,两三家巨头会形成双垄断或三垄断局面,如但这其中有个问题,光伏的技术门槛不高,为了防止后来者继续杀入这个赛道,硅料环节将长期保持龙头微利的低价,直到行业破千GW,消化现有产能,进入下一个暴利阶段为止。只是市场经历了上一轮的硅料紧缺后,大概率不会给这个暴利机会。因此各环节长期在成本线徘徊。到最后,光伏各环节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般,依靠规模和渠道效应(硅料是成本)取胜,但谁也不敢涨价。可乐作为一种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商品,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拥有高度自动化生产线和全球分销网络的两大巨头来说,他们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成本,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据网上资料显示 ,一罐三元钱左右售价的可乐仅有五毛钱左右利润,在国外更低。这样一来,两大巨头就形成了一个很深很宽的护城河,使得其他小品牌很难进入这个行业。因为小品牌没有达到同样规模效应,无法降低单位成本;而如果提高售价,则会失去消费者青睐。
但这对一个需要研发的产业来说,简直是慢性死亡。
笔者也很怀疑,这种模式是不是真的能打死谁?有几家硅料厂可是有煤矿和自备电厂的。
权力真空下
政府该不该出手
政府管理部门有部分声音,让产业的由产业解决,但笔者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两年前,笔者在《谏言:警惕能源危机,光伏产业的“权力”应适当引导收束》一文中分析了光伏产业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平价之后“光伏权力系统”内最大的权力部门,代表着政府意志的能源局不再用“标杆电价”作为调节行业发展的手段。
• 系统内“权力”不会消失,只会集中、分散或转移,权力分布情况决定事物。具体表现为产业链强弱格局转换,国内外市场此消彼长的关系。
• 权力变化不会停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对应到行业竞争格局就是垄断与完全竞争。
• 权力系统有大小之分,小系统服从大系统。如地方服从中央,碳中和优先级高于民生外的绝大部分事物。
如果一味放任企业去争抢这部分空出来的权力,企业生来的扩张欲望会让市场无底线“卷”下去,损害中国利益。当年南北车合并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此之前,有院士曾指出两家在海外亏本销售,恶性竞争,损害国家利益。通过整合,有利于产业做强。光伏的产业地位,也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大部分人低估了“平价上网”这一历史性节点的影响:
•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光伏平价之后,奠定了碳中和的基础之一——低成本绿电。
•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光伏开始真正向主力能源迈进。
• 从政治的角度,光伏开始和石油、煤炭一样,步入战略性发展行业。而且特殊之处在于一个民营企业为制造绝对主力的行业,却是未来能源的主力军和出口经济新引擎,在国际贸易之间离不开政治因素。
对光伏放任不管,相当于两网不再运营电网,三桶油不再开采和销售石油,全部交由民营小企业面对国外军工政复合体,是非常离谱的。近几年很多的问题都出现于对此预计不足。不久前国务院和壳牌联合发布的报告中也指出,国网应对于新能源体系有提前规划。否则就永远会出现电网改革跟不上甚至阻碍新能源发展,出现类似弃电和将光伏出力最大的中午设置成谷时电价的事情发生。
电网履责在传统电网工作的履责是尽职尽责的,但对新产业认知也需要中央高层的进一步引导。据笔者沟通发现,各部委、地方政府和支柱型央企近年来压力也非常大,面对总书记提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含义和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很难完全理解并做出应对。一位前地级市发改委官员告诉笔者,他们一个科室每年收到的文件几千份,还要开会研讨,没办法做到对于新形势,新问题面面俱到,往往只能做到术业有专攻,延续以往的经验和思路。因此,从更高的维度,将光伏这样一个关乎碳中和和工业革命的战略级产业,给予梳理、规划、引导和落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也能够让各个相关方各司其职,顺畅沟通,发挥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最大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不是从“高维”出发,而是在“低维”发力的话,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它的释义本就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明确发展的重点、次序、路径、方法,确保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如何调控
加强业务渠道管控,补齐缺失一环
孔子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句话有多种解法,笔者比较认同其中的两种,一个是传统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让所有的民企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想问题,谋全局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国家引导,不能强求由民企自发建设和谐共赢的产业生态。
第二种解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企自己形成良好的行业秩序,由之任之,秩序败坏,则政府有教化之义务。
简而言之,制定战略,管控秩序。
在我们建国的七十五年间,中国的重点行业一直以国企为主,企业坚定的围绕着党的方针策略推进工作,有较强的自驱力。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民企所在的行业通过自由竞争,也让社会充满活力,因此也不需要加以限制和约束。但到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过度自由带来的竞争无序问题日益凸显,如果国家主管部门在一个民企为主的行业,成功找到管理的新模式的话,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创新。政府管控难以针对具体行业的具体问题提出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所以只能抓大放小,而单纯的行业组织又缺乏约束力。
所以,中国需要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有实际约束力的企业联合组织。
政府主导这很容易理解,不在政府管控之下,强力的企业联合组织会沦为企业获取超额暴利的工具。那么,有实际约束力指的是什么?政策、市场、金融等等。有牌可打。
如NBA,不服从联盟规定的球队会被禁赛;
如WTO,没有加入的国家无法顺利出口产品;
如美国的医疗体系,紧紧地和保险绑定在一起(注:缺乏政府约束导致负面效应很大。)联合组织应该具备如下职能:
• 服从国家政策方向的同时,为行业整体企业谋取利益。
• 对破坏规则,损害行业整体利益的企业,能够行使禁止进入市场、停止贷款、保险等金融支持。
• 针对行业发展局势,进行政策性建议,维系国家利益。如针对印度、美国的恶意关税问题,能够团结起来有策略的应对,而不是如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从单纯的产能规模竞争发展到精益制造、先进技术、模式创新等方面。
最后,政府与协会填满产业管理的真空地带的同时,也要看到企业自由发展带来的活力与成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管理只守住底线思维,切忌让产业变得僵化,一潭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