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12-14 09:25:17 作者:曹宇
来源:索比光伏网
光伏产业链“诊断报告”
在过去的两年间,光伏产业几乎同时遇到了三波冲击,分别是:
●“疫情影响经济与全球化进程”
●“光伏迈入平价带来的完全市场化机制变革”
●“碳中和带来的市场与政策拉动和改变”
疫情影响下,各行业由于物流延迟,各环节须建立“蓄水池”,多备一些原材料以满足生产需求,造成各行各业上游都不同程度出现紧缺,加上下游各环节扩产,话语权逐步转移到上游硅料甚至是更上游的金属硅企业,而上游企业近年来日子都不太好过,甚至部分企业在生死边缘,这也加剧了上游硅料的涨价。
图片来自通威太阳能智能生产线
与此同时,光伏步入平价时代,意味着行业发电成本已低于火电销售甚至脱硫煤电价,也意味着光伏产业,由政府指导下的全行业协作,变为完全的市场行为。同时随着光伏技术进一步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光伏的发电成本将进一步下降,加上碳交易带来的额外收入,光伏产业链条整体利润将越来越高,额外的利润要么用于提升光储比例,要么流入产业链,也因此产业链之间对利益的争夺与再分配会更加激烈。
就目前而言,碳中和给行业带来的更多是心理上的推动,今年中国光伏装机并不乐观,但却是影响行业协作心态重要因素。光伏产业从百亿级市场,到千亿级,再到万亿级,每次规模跃迁,都有不一样的商业逻辑。而碳中和仅在中国就将诞生500万亿级的绿色低碳投资市场,光伏投资潜力过百万亿,算上全球其它市场,规模惊人。行业巨头看到趋势,迫切希望做大,已有光伏企业在规划冲击万亿市值,但体量提升最快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环节扩张,而是垂直整合。同时蛋糕大了,跨界的巨头也更多了,再加上很多公司设立了光伏新增装机的政治目标,博弈变得更加复杂。
此外,后PERC时代,光伏暂时处于技术瓶颈期,催生内卷也是产业协作出现波动的一个原因。
碳中和发展共同体
在过去的两年间,笔者被多次问及如何看待产业链的波动,而这类问题无论怎么回答,在矛盾尖锐的形势下,都会被认为具有主观性。
既然这种震荡在光伏行业前所未有,所以笔者试着去其他产业或者更大的形势下去寻找破解思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府应在治国理政时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商量。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思想源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经济条件呈多样性、多元化发展态势,如何将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紧密联系,形成合力,产生共同目标引领。与当下全社会共谋碳中和的局势最为贴切,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多方联动,求同存异。而最大公约数理念落实到外部事务,就是习总书记讲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笔者认为:这是未来发展健康光伏生态链的最佳模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分为四点,并可以与光伏行业的诉求一一对应:
█ 国际权力观: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光伏企业与企业,环节与环节之间互相依存,却互相争夺利润。)
█ 共同利益观: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就必须让别人发展。(光伏协作越来越广泛)
█ 可持续发展观: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既能赚到机遇来临时的热钱,又可以实现长期稳定盈利。)
█ 全球治理观: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光伏产业的问题应相关多方协同产业链内外共同解决,做好顶层设计,链条相关方共同参与执行。)
图片来自隆基股份官网
“最大公约数”思想是复杂环境下,多方利益再平衡与整体利益最大化。最大公约数不是禁止多样性,恰恰是为了发展多样性。
笔者认为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发电企业和光伏企业应当一起,着力建设健康的产业链,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建立碳中和发展共同体,否则类似的产业波动必然如“局部战争”一样,时有发生,影响碳中和进程。
碳中和带来的话语权与相关性变革
碳中和带来的浪潮仍然在酝酿期,原有制度的惯性仍然存在,还不足以激发新能源领域自上而下,贯彻到底的变革,但在经济活动中,竞争与合作思路已经发生了变化。
索比咨询建议,应从碳中和产业的角度来思考光伏产业。
表:各组织机构与光伏产业相关性
表:各组织机构与碳中和产业相关性
制表:索比咨询
从表中可以看到光伏产业原来的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光伏产业链中,真正与光伏强相关的,只有光伏制造、能源局、工信部三者,也是真正最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的。中国光伏投资企业除少数主动积极拥抱新能源外,许多是转型需要,同时因为其它配套环境不足,没有形成自主的闭环投资链条,产业相关性实际上偏弱,这也是中国光伏应用技术往往大规模普及期较国外远的原因。对于电网而言,原来光伏发电是作为能源的补充,接入和调度要符合现有电网体系。同时地方政府也将光伏电站视作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行为,到现在仍然普遍存在要求配资的行为。
而在碳中和产业下,明显看到各界与碳中和产业相关性大幅增强。这也是为什么碳中和被称作“复杂而深远的社会变革”的原因之一。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光伏投资企业、地方政府和电网,光伏投资企业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政府部门也在有意的通过大基地、能源走廊等项目让他们做到闭环,可以预见未来光伏电站应用技术中国将很快做到领先地位。而地方政府作为减碳的主体,各地也都在积极的拥抱新能源,电网则需要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网。对金融和其它第三方机构而言,碳中和下的经济机遇也不容错过。
强相关意味着要这件事情对该组织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强相关的组织更应积极维护产业生态来保证自身收益。原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健康与否可以说几乎不影响弱相关组织,但放在碳中和的产业视角看,光伏产业的发展与所有的组织机构息息相关。
所以说,光伏产业的发展不再是光伏制造企业的事情,解决问题的变革也不应全来自光伏产业内部。
举个例子,许多电价高的工商业屋顶项目,成本5块到6块都能赚钱,但因为竞争,给业主打折还要支付租金,过度竞争下,组件即使不要钱,项目是否能够盈利都是未知数。
追求度电成本下降是光伏产业永恒不变的追求,但如果参与方不能达成共识和合理分配职权,光伏产业即使再降,多出来的利润空间,也不过是疯狂抬高了土地租金和手续费而已。
在此呼吁相关各方能够共同建立碳中和下光伏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遵循生态链与自身长期利益最大化原则,重新审视产业竞争与合作,通过改革与调配,解放产业束缚。
最后,引用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战略管理处处长李鹏文章中的一段话:“各类市场主体也要深刻的思考自身在碳中和进程中的定位,特别是战略考量,一定要顺大势而为之。之前的垄断优势,如果不利于碳减排,之前的技术优势,如果不能实现减碳,之前的优质资产,如果是高碳属性,都将被这场席卷全球的绿色浪潮摧垮,绝无侥幸可言。”其曾任职于国家能源局,对于碳中和与新能源发展思路有着深刻认知。
这段话,也是笔者认为近期对于碳中和变革最精准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