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动光伏行业的产业路线图、技术和可靠性相关指标制定的公司是领军组件供应商晶科能源。其他公司则在努力复制晶科能源的产品生产线方案,希望在接受低成本替代品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或者仅仅专注于屋顶市场。屋顶市场的销量更低,厂家们为销售/分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家领军行业供应商被其他公司追随的发展趋势,这是不言自明的,但这种情况却是首次出现在光伏行业。此前,一些希望技术变更维持现状,或会投入大量精力成为出货量排名第一的公司,都面临需回过头应对现金流问题及长期关注的业务问题。
本文阐释了行业现状——一家公司不仅主导了供应量,而且还推动着行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对于未来12-18个月的全球技术和产品供给来说,这一现状意味着什么;为了在2021年保持竞争力,其他公司必须采取的措施。
引用的数据和分析内容摘自最近(2019年6月)发布的《光伏制造与技术季刊 PV Manufacturing & Technology Quarterly Report》。讨论的议题及范围也是即将于2019年10月22日-23日在马来西亚槟城举行的PV ModuleTech 2019大会议题的组成部分。
本文还讨论了2019年影响光伏行业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组件可靠性、双面产品供应以及最终阻碍当前行业n型份额增长的问题。
晶科能源多晶-单晶转型几近完成
一直以来,在光伏行业都有公司通过以选用的电池技术(HJT或IBC),或是向市场提供仅用于屋顶项目小众产品的方式而专注于单晶硅片 (n型或p型)的使用。
近年来,隆基乐叶已从一家单晶铸锭/硅片生产商转型成为一家拥有多GW级电池/组件产能的生产供应商商。公司致力于打造的是仅限单晶产品的品牌形象,与此相匹配的还有致力于单晶产品开发的长期扩张路线图。
然而,直至几年前,多晶硅仍一统光伏领域。如果排除非屋顶项目和非中国项目,通常情况下,多晶硅的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70%甚至会更高。实际上,过去十年间,所有的领军组件供应商(First Solar除外)都是多晶倡导者,继续保持市场领导地位的也是这一种技术类型。
晶科能源是首家取得第一名的市场领军公司,然后又从凭借数量领先的供应商转型成为技术趋势引领者。这是夏普、赛维、英利绿能这类公司未能做到的。它们未能做到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投资决策失误,此外还因为当时业内并不认可技术变革的风气。
事实上,虽然夏普、赛维和英利绿能有多种形式的、落后的综合产能(主要是铸锭和硅片),但它们肯定没有为了拥有新类型铸锭-组件乃至更高规格的组件产品而制定变革所有阶段的计划,这就是晶科能源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下文将进行详述。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晶科能源的内部电池技术变化并与整个行业(实际上是指电池生产)进行比较。最有效的办法是审视2013年-2019年这七年间的c-Si/薄膜、p型/n型以及Al-BSF/钝化工艺流程的分布情况。在下图中,标准技术是 Al-BSF,先进技术是 PERC。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不同组件供应商推动着其他多种类型技术(半切电池、叠瓦、双面等)的发展,但用于所有组件的电池基本类型仍可分为此前概述的三个简单小类。
从晶科能源的角度来看,一旦业内明确了单晶铸锭正在成为中国的商品化产品,而不再是使用德产/日产设备的半导体拉锭厂生产的产能受限、成本有限的低产量衍生品,那么关键问题就在于从多晶向单晶的转变。
隆基公司完工首个数千瓦级中国制造单晶硅棒工厂时,人们就知道这一天注定会到来。中环半导体公司的加入更加彰显了这一意图。在几乎没有考虑市场状况的情况下,两家公司新建了年生产能力达多GW的单晶拉锭厂(就像整个国家一样,这两家公司都制定了不容变动的五年计划。)。
对于所有的晶硅电池制造商来说,要么可以坐下来观看技术革命的发生(大多数人都是这么做的),享受极具吸引力的硅片定价,要么可以决定成为领跑者,向单晶进行必要的转型。
那些决定改变电池生产线(在默认情况下,有更多单晶组件供应选择)的厂家已经获得了充分证明。它们转向了单晶PERC,通过双面单晶PERC产品打造了通往2020年竞争力之路。然而,仅凭这些是不够的,这种做法也可被视为一种自然反应。
对于那些从多晶向单晶过渡的公司(或几乎所有在过去数年间为n型电池生产线投资的公司)来说,它们存在的问题是,硅片供应几乎完全倚赖隆基和中环。
许多人仍将中国太阳能巨头公司(尤其是那些多晶硅/硅片生产商)视为卡特尔式的垄断组织(为了实现彼此利益,不同的企业实体联手操控市场)。因此,如果你想成为一家全球组件供应商并控制全部成本结构,你就不能失去对硅片供应/成本/质量这些重要内容的直接控制权。
如今,几乎所有的单晶组件供应商都处于这种困境之中。实际上,当主要的单晶硅片供应商也在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领军组件供应商的时候,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通常所有相关方都不会对结果感到满意。
为了成为技术领导者,也许最重要的是建设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单晶c-Si价值链(铸锭-电池-组件),这就是晶科能源过去几年在做的事情,晶科能源也是唯一一家采取了该措施的公司。下图显示了支持晶科能源这些变化的参数,晶科能源致力于实现2020年内部单晶硅片100%的供应率。为了拥有一条完全受控的内部制造供应链,这一举措是非常重要的,这让晶科能源能够控制硅片质量、尺寸、厚度以及(最重要的)成本/价格等问题。
成为可靠的领军公用事业项目供应商的其他因素
到目前为止,笔者在文中还未提到与项目位置(制造源头)、全球销售/营销渠道相关的问题,也没有谈及多样化供应以避免陷入家门口昙花一现的机遇的危险。
现在让我们来解释这些问题,光伏行业的领军供应商和技术领导公司需要重视并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对于中国组件供应商来说,制造厂所在位置是处理当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与上网电价相关的问题的最重要因素。简而言之,对于成为全球组件供应商而言,仅在中国拥有电池/组件产能(与铸锭/硅片不相关)构成了一种根本性障碍。
当然,从为中国市场供货或其他向中国制造产品开放的市场供货的角度来说,也存在其他方案,东方日升使用的战略就是一例。否则的话,中国公司将沦为东南亚代工厂引擎的部件生产商和第三方部件客户。
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和阿特斯成为东南亚电池/组件厂的前沿公司并非巧合。晶科能源是唯一一家拥有电池-组件自有战略的公司(相对于仍然依靠OEM电池或组件供货渠道,或主要关注海外电池或组件产能的方式而言)。
销售/营销敏锐度与拥有成功的多元化组件渠道直接相关,这些渠道令公司在光伏行业的每个核心公用事业领域都能占据强大的市场份额。从历史上看,这是所有亚洲组件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中国供应商)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大部分日韩公司(Hanwha Q-CELLS除外)都未能成功打造全球性品牌(尤其在户用光伏项目领域),也只有少数几家中国公司接近了这一目标。
仅有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太阳能和晶科能源做到了,晶科能源和阿特斯是当前的领跑者。其他公司通过与母公司所有的项目合作(例如浚鑫)、将现金预付给当地合作伙伴或使用融资工具(如比亚迪和协鑫集成)、或进入其他人希望不惜一切代价避免的危险市场(如印度)等方式获得业务。
虽然每家中国组件公司都曾表示,希望能成为全球性企业、成为优质供应商,大力投资技术,但仅有四家公司做到了这一点——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阿特斯和天合光能。
然而,仅有晶科能源把非中国市场业务做到了极致。数年前,晶科能源就基本上确定了不惜一切代价让中国市场出货量水平达到个位数百分比的目标。除了在国内销售外,中国一百多家组件供应商目前没有别的选择,而这并不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优质市场,取得全球可信度才是最终目标。
晶科能源是否坚定的认为N型是可行的竞争者?
领军组件供应商也是设定当下技术发展趋势的公司,根据这个理论,组件技术的重大变化主要也是由这家公司推动的。
这有力阐释了过去数年行业内的两难困境。在这一行业内,作为主流竞争方,那些市场份额有限、拥有制造业传统的公司制定的全球战略是从p型向n型的重大转变。
这与十年前的a-Si / uc-Si和CIS / CIGS投资极为相似。当时,许多公司表示几乎没有(主要是中国的)n型内部投资经验,它们几乎完全依赖设备供应商的专业知识。
毫无疑问,与a-Si/uc-Si和 CIS/CIGS薄膜产品一样,n型电池可以大批量生产。但是,问题并不是能效潜力(如a-Si和CIGS),而在于成本和制造难度。实际上,内部技术所有权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晶科能源没有依靠第三方或电池供应商,采取措施控制了内部铸锭/硅片和电池技术的领导地位,这个事实正说明了这一点。
假如n型在非户用/小型屋顶领域构成了对p型的挑战,那么全球市场份额领导者就需要优先考虑这个变化。但是,除了市场相关媒体将研发进展传递给外部世界外,这种情况并未出现。
如果晶科能源或其他公司(晶澳太阳能、阿特斯、隆基公司)选择忽视n型、仅仅关注p型单晶PERC双面产品的效率/成本路线,那么未来2-3年,n型就会从当前的小众产品沦为无关紧要的产品。
与过去对薄膜的差异化投资相比,我们不能忽视n型,因为n型仍然是提高电池效率的唯一途径。最好的技术未必是市场赢家(想想Betamax和VHS录像机)。
光伏项目是以平准化度电成本/投资回报率为基础的项目,组件成本是项目资本支出的一小部分。与p型或n型组件产品相比,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单面vs 双面)。人们正在无补贴的基础上搭建终端市场,对GW级制造厂并未提出激进的技术变革要求,GW级组件供应商也在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贸易条件,同时将毛利率保持在可接受的两位数水平。
因此,从逻辑上来说,我们支持继续关注p型,这也是当前现状。然而,如果晶科能源(或排名前五的组件供应商中的一家或两家)改变计划的话,那么其他公司就会快速跟进以保持竞争力。过去,GW级水平是衡量全球领军供应水平的标准,而在制造能力已经达到10GW水平的当下,破坏性产品的准入壁垒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