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SNEC展会上,高效组件成为新风尚,400W一度成为高效组件的起步功率。从技术路线上看,一些企业看好N型产品,推出N型TOPcon、异质结HJT等新品。随着组件辅材价格上涨,部分企业选择拼片、叠瓦、半片等技术,减少组件中电池片间的空白部分,进而实现高效率。
而从市场应用上看,PERC、双面双玻仍占主流地位。隆基乐叶产品营销总监王梦松认为,至少三年之内PERC仍是最具性价比的产品。在SNEC展会期间,隆基推出了Hi-MO 4高效组件新品,以166mm尺寸M6硅片叠加六主栅和双面半片技术,72片组件功率可以达到420-430W。
更高效 大尺寸硅片渐成新贵
扩大硅片尺寸可使产品有更大的受光面积,从而提高单位时间产出的电池、组件功率,进而使分摊到每Wp的配套设备、人工等其他成本减少。目前市场上通过大尺寸硅片叠加MBB、半片技术实现高效组件的企业不在少数。由于当前行业对大硅片尺寸尚无统一标准,各家企业生产的大硅片包含158.75mm、161.75mm和166mm等尺寸。
今年5月份,隆基新上M6大尺寸硅片,售价3.47元/片。隆基乐叶董事长助理王英歌表示,综合产线兼容度(扩散炉管、封装夹具)、产品可靠性、组件重量等多方因素,166mm尺寸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大硅片。“目前M6产品和M2的价差是0.4元/W,而158.75mm硅片与M2产品价差为0.35元/W,即对比M2产品,M6比158.75mm硅片贵了0.05元/W。而对比158.75尺寸硅片,M6在输出功率上获得8.8%的提升。未来随着M6产能进一步释放,M6和M2的价差将缩小为0.2元,此时M6的性价比将进一步显现。”王英歌介绍。
针对M6产品何时得到大规模推广这一问题,王梦松认为行业还需要几个月的推广期。“M6硅片上新,许多企业还需要产线升级,技术认证等准备。从客户来看,新上线的电池厂更加青睐M6产品,而原有的老旧产线还需要进行产线改造。就隆基而言,隆基在今年下半年会把电池和组件产线逐步调整为M6为基础的Hi-MO4产品。明年上半年,现有的M2产品会慢慢淡出。”
2013年,隆基联合晶龙、卡姆丹克、中环和阳光能源五家单晶企业共同发布了单晶M1、M2硅片产品,统一了行业单晶硅片规格。在王梦松看来,当前大尺寸硅片标准相对混乱,隆基希望M6能推动行业统一标准。他介绍,在前不久召开的IEC的会议上,对未来更大尺寸硅片的标准做出了定义,将以166mm尺寸作为起点,这个决议已经在国际行业协会上获得通过。
产能释放后 高效组件有望成平价项目“标配”
2019年在竞价与平价上网并行的新形势下,电站业主对价格更加敏感。目前常规多晶组件价格在1.7-1.8元/W左右,单晶组件受海外需求影响价格依然坚挺,单多晶产品价差逐步扩大。而高效组件意味着高价格,这成为用户组件选型的一大阻碍,也引发了业内对于高效组件能否支撑评价项目的担忧。
在王梦松看来,当前的产品价格主要是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王梦松表示,这种高价的状况随着硅片和PERC电池产能释放将得到缓解。他介绍“在硅片端,包括隆基、中环、晶科、协鑫在内的光伏企业都在扩产单晶,明年上半年单晶的供应会更加充足。而在电池片端,隆基旗下单晶电池与组件产能已全部切换为PERC产线,随着爱旭和通威的扩产,预计今年年底PERC产能将超过100GW,产能释放后价格会回归理性。”
王英歌则认为,电站投资者需要做好市场预判,并综合看产品性价比。低价不可持续,企业成本不支撑,长远来看,高效组件的性价比更优。“以Hi-MO4产品举例,这款产品60型可以达到350W,而普通多晶60型是280W,功率高出70W。基本上BOS成本节约0.25-0.3元/W。而Hi-MO4属于双面发电产品,背面增益为10%-20%。若将电站系统以5元/W计算,10%的发电收益,加上节约的成本,差不多节省了0.8元左右。即使现在两款产品价差在0.4-0.5元/W,但是整个系统节省了0.8元/W。随着明年高效产能释放,价差会更小。”
王英歌认为,从系统投资造价来看,目前多晶组件的毛利率很低,目前是1.7-1.8元/W,未来多晶组件价格持续降低比较困难。在目前单晶硅片产能不足的情况下,隆基并未调整单晶硅片价格。根据第三方机构PV Infolink 预测,下半年需求转好后预期组件会从利润空间较薄的常规多晶产品先开始反应涨价,届时单多晶的价格区间将再次缩小。
此前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并网规模在4GW左右,其余约10GW项目并网节点在明年。王梦松对此表示认同,“随着明年单晶硅片和PERC产能得到释放,受供需关系影响产品价格将进一步下降,高效组件的性价比将进一步增强,大规模平价上网项目将在明年实现,高效组件也将成为平价项目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