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价时代的呼声越来越高,组件的发展方向逐渐趋于低成本、高功率、高可靠、长寿命和高发电,从而有效降低度电成本。
3月21日,天合光能发布四大系列组件,大规模量产组件的最高功率达到415W,组件转换效率最高达20.4%,标志着高功率时代正式进入商业化量产的实操阶段。
此次天合光能发布的新品包括天鲸、天鳌、天鳌双核及天雀四大组件系列,全新系列组件集成了目前行业主流的PERC、切半、MBB多主栅、双玻、双面等多种组件技术。而不同系列的组件分别针对了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此次天合光能发布的新品,主要运用成熟工艺将多种主流技术叠加到一起,实现组件功率的大规模量产突破。对此,天合光能常务副总裁印荣方表示,“天合光能一直以来坚持‘领先半步’的原则,保持领先的同时又能紧跟市场的实际需求。领先太早,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比如大硅片是目前的发展趋势,其中大多数厂家包括天合都是主推158.75mm尺寸,假设我推出180mm尺寸的产品,不是没有可能,但市场目前无法接受。”
其中,天鲸系列结合了单晶PERC、大硅片、切半和多主栅技术,72片型组件量产功率最高可达415W,超高的输出功率能够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项目。
根据测算,当组件功率从370W提升至415W,减少了组件块数,从而在与组件块数有关的支架、线缆、汇流箱、土地等等BOS成本上可降低4.5%-8.5%,度电成本降低2.5%-4.6%。以国内100MW项目为例估算,使用415W组件相较于370W组件,可降低约0.12元/W的BOS成本,降低2.7%左右的度电成本。在土地等成本越高的地区,天鲸系列优势越明显。
天鳌系列在天鲸系列的基础上叠加了双玻技术,专为沙漠、盐碱地、热带海边等极端应用环境打造,组件耐受力佳、可靠性高,且享受额外5年的延长质保,结合其更低的组件衰减率,质保周期内发电量提升21%,度电成本降低12.8%;针对雪地、沙地等高反射环境,天鳌双核系列双面双玻组件则能最大程度发挥双面发电性能,组件背面可提升5%-30%的发电量,且同样享受额外5年的延长质保,度电成本降低15.3-29%。
而以全黑外观惊艳亮相的天雀系列美学组件则是直击户用市场的需求,多主栅更细的栅线以及黑背板、黑边框的全黑设计浑然天成,更加美观。
此外,据悉天合光能将在2019年二季度全线切换为切半+大硅片,且到2019年底双面双玻+多主栅技术产能充裕,能够保证新系列组件的充足、稳定供货。
天合光能副总裁、技术负责人,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博士
发布会上,天合光能副总裁、技术负责人,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冯志强博士对这四款新品系列所涉及的技术一一进行了讲解。他表示,切半和大硅片技术已成行业标配,能够在成本基本持平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组件输出功率。另外,作为全球首批推动双玻组件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天合光能在双玻技术应用领域亦积累了多年经验,目前双玻组件累计出货量近3GW,占全球出货量30%。
其中,冯志强博士着重介绍了天合光能在MBB多主栅技术的成果。多主栅技术现阶段作为冲高效率的主要叠加方案,目前受限于技术难点、设备、良率等问题,发展较缓。
冯志强表示,作为提升量产组件效率的又一风口,多主栅优势体现在几点:一是具有高的光学利用率,几乎无反射,外观可媲美IBC组件;二是具有更小的内阻损失,提升组件功率及效率;三是隐裂几乎不会引起功率损失,功率衰减低,通过机械载荷测试功率损失发现,隐裂造成常规5BB电池约0.5%的衰减,而多主栅只有0.1%的衰减。
从2019年日本光伏展会来看,今年多主栅组件的展出越来越普遍,其中不少厂家选择将之与半片技术搭配。据了解,将多主栅和半片技术进行叠加,在改善组件短路电流的同时,可提升填充因子,进一步提升组件功率,但由于采用半片电池电流减半,栅线和焊带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
冯志强坦言,MBB多主栅技术在组件工艺端较难,主要难点在于电池I-V分选和组件串焊技术,包括焊带对准、焊接质量,以及焊接温度场控制、焊接拉力控制等。同时还需要平衡栅线的电阻率和遮光面积之间的关系,目前天合光能多主栅采用的是9BB,可以在光学和电学方面同时得到优化。
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天合光能已经具备较成熟先进的MBB工艺,已获24个授权专利,2017年8月即实现了量产。同时,还提出了国内首套MBB电池测试解决方案,合作开发了国内第一代圆形焊带,并与国内设备厂商合作开发了第一代MBB电池串焊设备,包括圆焊带防偏移关键技术、144点弹性独立压紧技术、串焊+汇流一体焊技术等,打破了国外设备厂商的垄断。
“天合光能在对所有单项核心技术进行战略储备的前提下,以整合为技术战略,解决技术叠加的工艺难点,并实现产业化,力求最大程度为客户降低度电成本。”冯志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