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7年,在学界就有对燃气锅炉排放与雾霾成因的质疑。今年11月15日前后的雾霾期间,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却极低,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执行主任陶光远对此表示,天然气燃烧的脱硝工艺造成的氨逃逸可能是主要原因:为了降低氮氧化物要多喷氨水,进而造成氨逃逸,逃逸的氨会与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在燃烧烟气的水雾直接合成为颗粒物——硫酸铵和硝酸铵/亚硝酸铵,从而加重PM2.5的浓度。
因此,未来的治霾方法应该更聪明,力争做到事半功倍。如今,掌握了充分主动权的地方政府,用什么标准来把握因地制宜的尺度,既不要一窝蜂地改,也不会陷入选择恐惧症,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真正做到环保经济、居民可承受?
首先,需要明确清洁能源取暖只是清洁取暖的一种方式。国家规划提出,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由此看来,清洁取暖的核心是清洁——低能耗、低排放供热方式,重要的抓手是节能减排,涉及供热全过程的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高性能建筑物等环节。
其次,要解决热源如何构建问题。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不要浪费非常宝贵的天然气,天然气供暖是高温低用,从能效角度只是热电联产1/4,应该将天然气用来给电网和供暖调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认为,在集中供暖领域,要从燃煤锅炉为主转变为以热电联产为主,工业余热、热泵、燃气为辅;在分散供暖领域,从以小散煤炉为主,过渡为因地制宜。
《中国散煤治理综合调研报告2018》提出,在集中供暖领域,燃煤锅炉是成本最低的选择,其次,蓄热式电锅炉供暖在经济性和减排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天然气锅炉在减少空气污染方面有较大优势,成本略高于蓄热式电锅炉;在分散供热的多种技术路径中,按照成本最优的方式排序,依次为洁净煤和适配环保炉具、可再生能源供暖、电供暖和气供暖。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秘书长李德英表示,不能因某种技术的应用效果突出而一哄而上,要避免造成资源浪费。IMSIA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秘书长黄俊鹏认为,衡量供热经济性应该用当量热价(LOCH)这一综合评价指标,从全生命周期评价热量的成本(含初投资、利率、土地价格、运维成本等)。对比目前不同的热源、末端等几十种供热系统的当量热价模拟分析和实际项目运营效果的结果显示,太阳能区域供热初投资相对高一点,由于使用免费的太阳能,具有后期运营成本低的优势,用户用得起,几乎不需要补贴热费。因此,太阳能区域供热更应该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推广。《河北省农村地区太阳能取暖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开展“太阳能光伏+热源”或“太阳能光热+辅助热源”取暖技术试点。《河北省2018 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安排新型取暖约3.2万户,在全省试点光伏+、光热+,包括在邯郸、石家庄、张家口等市试点石墨烯和聚能电暖,在邯郸市试点生物质取暖,在邢台市试点醇基燃料,保定市等试点地热等。
在操作层面,《规划》已经明确,参考城市和农村供暖面积增速,按照整体供暖面积年均增速6%计算,预测到2021年,北方地区供暖面积约为276亿立方米。按照清洁供暖面积不低于70%,具体目标是:清洁燃煤集中供暖、天然气供暖、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电供暖(含热泵)、地热供暖分别达到110亿、40亿、21亿、15亿、10亿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