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行业纷纷加大电池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以天合、晶科和通威为代表的一线大厂蜂拥上马PERC电池产能,而较早实现PERC电池量产的隆基更于上半年宣告旗下电池产线全部完成向PERC技术的升级改造。业内预测,在这轮投资热潮之后,2019年底国际上PERC电池产能有望突破100GW,一场残酷厮杀将不可避免。
对此,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文静表示,531新政后领跑者成为国内电池主要需求市场之一,以单晶PERC为代表的高效技术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即使多晶电池血拼价格甚至不惜以亏损占有市场份额,单晶PERC电池的度电成本优势也可能完胜市场。他进一步预测,在电池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PERC双面技术有望与HIT相媲美,在未来3-5年PERC技术仍将位居行业主流。
需求“不下线”,PERC电池短期内产能紧张
近两年,在光伏领跑计划刺激下,高效市场被完全打开,单晶PERC技术成为领跑者市场的绝对主力。亚化咨询数据显示,从2017年5GW光伏应用领跑者项目中标结果来看,PERC组件中标量达3.274GW,占比达65%。在中标的PERC电池中单晶PERC中标占比约90%,多晶PERC占比约10%。
第三批光伏应用领跑者基地技术占比 图片来源:亚化咨询
据介绍,2018年新建或改造升级的P型太阳电池路线基本都是PERC技术,预计今年年底国际PERC电池产能将有望突破80GW。
与上述观点略微不同,王文静表示,目前关于PERC产能的实际统计并无定论,今年国际产能扩产到60GW很有可能,80GW应该有点困难。由于PERC技术与常规电池线有很好的兼容性,很大一部分厂家都是在原有单多晶生产线基础上改造而成,向PERC技术转移的产能比较多,实际上新建产能并不多。
关于PERC产品的供需情况,他进一步坦言,相比去年,如果产能释放40GW,市场供应虽然会有所缓解,但是需求热度不减造成的供需不平衡也是现实问题。
在实际需求端也反映了这种“如火如荼”的局面。根据第三批光伏领跑者并网时间,目前仅有泗洪领跑基地项目在9月30日实现并网发电,那么可以预见2018年最后两个月光伏领跑者项目将陆续迎来并网潮。从业内几家一线电池厂商反映的情况看,高效单晶PERC电池需求偏好明显、节节攀升,客户都在时刻关注交货进度。
在价格上,单晶PERC也表现出突出的性价比优势。王文静看来,尽管在531新政之下,多晶电池组件价格持续探底,以价换量,以量求存,不过隆基硅片价格逐渐下调的情况下,单晶PERC在系统电站端仍表现出强大的度电成本优势。
当下,我国光伏产业进入提档升级的重要时期,领跑者项目建设形式取代地面光伏电站将成市场趋势,以单晶PERC为代表的高效技术必将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技术。在终端市场,行业将开启一轮迭代升级,常规组件将继续被高效产品替代。
效率持续刷新,P型PERC双面有望与N型技术路线相媲美
PERC技术表现出强劲的市场爆发力,不仅促进了光伏行业在终端市场的迭代升级,在技术路线走向上也形成了一定牵制力。尤其是PERC双面在不增加工艺成本的前提下,便可双面发电,推进度电成本进一步降低,这使得PERC技术的市场竞争潜力更为明显。
目前,PERC双面已成为2017年光伏领跑基地项目中采用的主流解决方案。据报道,PERC双面中标量约为1.45GW,占比近30%。业内人士表示,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PERC双面技术可实现发电量5%~30%的提升,终端电站10%-25%的增益,搭配跟踪支架可以得到1+1>2的效果,有利于降本增效,平价上网触手可及。
2017-2018年,隆基、天合、晶澳陆续推出了PERC双面组件,60型组件功率超300W,双面率达到70%甚至更高。以隆基为例,2017年年底和2018年上半年,基于PERC双面技术及单晶硅低衰减解决方案,隆基在第一代单晶PERC低衰减组件Hi-MO1产品基础上,分别推出PERC双面组件Hi-MO2和双面半片PERC组件Hi-MO3。其中,Hi-MO3通过采用半片技术,有效降低组件的封装损失,组件功率平均提升5-10W。同时叠加双面技术,组件正面功率达到315W以上(60型),组件双面率大于75%。
当然,N型PERT和HIT等电池同样具备双面发电特性,并且近年来一直被行业认为是PERC电池之后最具规模化可能性的电池技术路线。由于N型电池少子寿命高、低光衰、双面率较高等优势,国内外厂商纷纷加紧研发占领市场。
“但是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不断刷新纪录,现阶段N型PERT和HIT两种技术路线市场份额或被挤压,尤其N型PERT路线有可能成为一种过渡性的技术路线,较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占比。”王文静表示。
他解释,N型PERT双面电池的工艺比PERC电池工艺更加复杂,同时正面和背面两面用银作为电极,成本又大幅增加,但转换效率提升上表现并不明显。而HIT电池,相比PERC电池效率高出一个百分点,技术提高明显,但现阶段单瓦售价要比PERC电池组件高出50%-100%,性价比不如PERC组件。
以N型PERT为例。目前国内光伏行业拥有该技术产线的企业主要有中来、林洋、神州硅业及英利4家。不过,由于目前成本和效率上的制约,以中来为代表的企业在技术路线上正发生一些改变,逐渐向N型TOPCon电池技术方向过渡。
“未来3-5年PERC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单晶PERC,在时间上将推迟N型电池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和规模化进程。”王文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