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举行的2017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弃风弃水弃光成为谈及国内能源转型的重要议题。
有学者认为,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有助于弃水弃光问题的解决。虽然,目前为解决这一问题,各方都想出了一些应急办法,但从更长的时间尺度考量,从解决现阶段的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到清洁能源的高比例利用,需要的是政策和技术的双重发力,伴随着问题解决的将是整个能源系统的变革。
张家口风电供暖度电1毛5
为了赶在奥运城市确定之前就把示范区批下,张家口修改了申报思路,将原本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综合应用创新示范特区”的“特”字拿掉,终于在2015年7月26日申请成功。
随后,张家口政府马不停蹄地做了示范区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到2020年全部装机是2000万千瓦,其中风电1300万千瓦,光伏是600万千瓦,还有100万千瓦光热。而2030年发展目标是5000万,其中风电、光伏、光热分别为2000万千瓦、2400万千瓦、600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规划做完了,消纳成了大问题,外送与内销两头都不能少。
加大本地消纳是张家口近期发展的重点,清洁供暖工程、兴建大数据中心,交通电动化,大规模制氢等方法都被政府纳入囊中。
为了吸引用电,张家口政府想出了一个四方机制,即通过政府和电网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交易平台,再连结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以达到通过竞争降电价的目标。张家口市发改委新能源处处长刘峰表示预期风电供暖的电价为每度0.15元,目前该方案已经报到华北能监局,近期可能会得到批复。但风电供暖只是一个开端,张家口的希望是制氢等其他产业类发展,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低电价。
本地消纳的空间有限,张家口的长远规划仍是外送,京津冀是主战场,北京、天津外加新建的雄安新区更是重中之重。但张家口最初的外送通道只有三条,仅500万千瓦的容量,远远不能满足规划的需求,于是加快输电线路的建设,先是四端柔性直流,后是特高压输电成了必经之路,但电网建设的速度似乎跟不上规划的速度。
技术突破对减少弃风贡献3成
今年上半年,吉林电网的弃风率下降了14%,较国网系统6%~7%的下降率而言还是可圈可点,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化与技术提升两方面。据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越估计,整个技术突破对其减少弃风的贡献大概在30%,政策的贡献大概在50%。
在市场化机制中,加大新能源跨区跨省的交易和辅助调峰市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前者通过保量不保价的交易机制,让北京今年冬季的供暖用上了吉林的风电,后者让火电给新能源消纳腾出来部分空间。
在技术方面,吉林电网使用智能风控制系统,智能调度系统,提高了对风电的预测精度,减少弃风1亿度。此外将风电与储热、蓄冷结合,多发风电1.4亿度。
虽然吉林电网的弃风率下降颇多,但40%的弃风率已经高居全国榜首,未来无论是光伏领跑者计划还是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都会增加新能源的装机容量,消纳问题有增无减。
“不能让安全问题成为推进市场机制的拦路虎”
现阶段,国内的新能源的占比并不算高,但在三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相应的补救措施接踵而至。而未来,若要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需要的不是补救而是更大尺度的变革。
首先,这个变革是全国范围内的,而不仅仅是三北地区,虽然三北地区的风光资源丰富,但其需求有限。有专家认为东部地区作为负荷的中心才是能源转型的重点,而充分挖掘本地能源资源,就地消纳,发展分布式可能是更好的路径。
但无论是在何处进行能源变革,都需要技术,通过技术提高能效,互联网与能源的结合产生了很多提高能效的技术。
但除了技术,国网吉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越认为市场化机制更加重要。吴认为能源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不能让安全问题成为推进市场机制的拦路虎,需要给能源划定一个合理的安全域值,在其范围内让信息更公开。在一个公开的环境下,让市场主体充分博弈,才能重构能源的价格体系,体现新能源的系统价值,促进技术的进步。
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即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而这种商品属性的体现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在以往的体系中,均是发电侧响应用电侧,但随着波动性强的新能源大比例并网,用户侧也需要开始响应发电侧,而市场可以提供这样的价格信号。
有专家认为,目前在提高电网灵活性方面,更多是在发电侧下功夫,如提高火电的灵活性,但这多是增加了发电成本,更加经济的办法是在用户侧下功夫,提倡可中断负荷,促进需求侧响应。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鲁宗相也认为,在未来电力系统当中应当存在是双向调节机制。
FR:南方能源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