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能源局对领跑者乌海基地要求12月30日并网,其他基地的时限是9月30日。
因此,与往年“630”后进入淡季的局面不同,今年光伏“630”抢装潮后并没有出现如同往年般的“断崖式下跌”走势。虽然形式让人乐观,但7月出现的多晶硅价格上涨,却使多晶硅制造厂因检修背上了导致供应吃紧的黑锅。
8月以执行前期订单为主
据多晶硅行业人士介绍,按照惯例,630后光伏需求进入淡季,国内一线大厂大多安排在7月开始的第三季度检修。此外,夏季高温要减低负荷避免安全隐患,安排此时停车检修更是最佳时期。
根据目前各企业检修计划,8月份不能满负荷运行的企业有江苏中能、新疆大全、新特能源、洛阳中硅、赛维LDK、盾安光伏。由于7月份以来的旺盛需求,多晶硅企业检修已经错开安排、延迟安排、缩短检修停车面和停车时间。
据了解,江苏中能仅减少供应600吨左右,占该公司月度正常供应量的9%,占年度供应量的0.8%,这部分减少的供应,会在后续月度生产计划中补回,预计全年出货量仍然增长。8月份在多家企业检修的同时,其他企业有一部分增量,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压力,价格回调总体平稳。
从目前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供应量同比增长20%,月均超过1.9万吨,7月份1.93万吨,预计8月份仍然在1.9万吨以上,远高于上年同期。
乐观估计,今年国内光伏下游产能有望冲击60吉瓦,影响供求关系紧张的主因还是“630”后光伏需求不降反涨,但是只会造成季节性波动,全年供求总体仍平衡。
多晶硅报价续涨但成交清淡
8月1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发布行业分析报告指出,多晶硅报价续涨但成交清淡。
据悉,8月第二周国内硅料企业仍主要是执行前期订单,新成交也以小单急单为主,新签小单均为9月份以后交货,硅料厂几乎都维持“负库存”的现状。
仔细对比不难发现,近期多晶硅价格上涨被炒到火热,但从年初到8月中旬,国内多晶硅均价12.67万元/吨,相比去年同期仍下跌3.9%。近期的价格上涨,尚不能覆盖3-4月份的悬崖式下跌,涨价只是在旺盛需求下经历价格低谷之后的理性回升,且涨幅相对平稳,周环比增幅大多不到1%。多晶硅原料的季节性释放造成的价格波动幅度,对下游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
此外,近期多晶硅价格上涨并非硅料企业主导,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确实有实质保障,在硅料紧缺的情况下下游主动抬价,另一方面是贸易商在价格上涨阶段起到哄抬刺激作用。
硅业分会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有效产能约24.3万吨/年,随着江苏中能、新特能源等一线大厂继续产能扩张,预计2017年底,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达到29万吨/年,可以满足国内60吉瓦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预计2018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有望达到35万吨,可以满足国内75吉瓦电池片生产。
硅业分会分析师刘晶呼吁业内应客观分析价格上涨原因,光伏上下游联手应对。
此外,硅业分会赵家生会长表示,目前国内主要多晶硅企业品质稳定高效,完全满足各类P型N型铸锭多晶和单晶拉棒、区镕硅的品质要求,江苏中能、黄河水电等厂家甚至有望供应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原料,开始替代进口供应半导体器件产业的需求。
强强联合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占据光伏电站成本近10%的多晶硅,自光伏行业发展以来一直在产业链中独占“殊荣”。尽管多晶硅的价格在不断降低,然而从整个市场来看,仍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姿态影响着行业的发展。
业界分析,多晶硅产能增长速度低于电池,是引发此次短暂供应紧张的罪魁。究其原因,相对于上游,下游的产能扩张投资少却见效快。因此,虽然多晶硅和硅片原料供应也在增长,但是增幅低于下游。
目前,业内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力图完善产业链布局,从供应链管控的角度上压缩成本支出,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