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曾经分析,尚德的快速成功在于踩准了国外市场爆发的时机。2003年和2004 年,欧洲太阳热利用年增长率都在25%左右。而无锡尚德恰恰把握住了这一国际新政的方向,将自己的产品融入到了海外的可再生能源热浪之中。2004 年中到2005 年4 月,太阳能行业销售收入增长33%,税前利润增长85%,全球太阳能公司股票价格平均上涨133%。彼时,很多欧美国家的太阳能光伏产能不足,而尚德作为一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不仅遇到了很好的海外市场机遇,同时又有制造优势。
乘着光伏产业发展的东风,2005年,尚德电力成功问鼎纽交所,施正荣身家达到了23.13亿美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成为新首富。
4年时间,施正荣从一个备受质疑的创业者变身为财富神话,更重要的是,他将中国光伏产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短了15年。2007年底,尚德实现销售收入超100亿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进入世界光伏前三强。施正荣也被英国知名媒体《卫报》评为“拯救地球50人”中的一位。
施正荣一时风光无两,不仅尚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制造商,无锡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生产与出口基地”,正是在施正荣效应和无锡政绩的诱惑下,众多城市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太阳能运动中,疯狂到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光伏园。
事业上的大成也让施正荣本人对光鲜亮丽的追求达到了顶峰。他愿意花20万美元包一架公务机去参加达沃斯论坛,愿意在企业社会责任上一年掷出6000万人民币。他和美国副总统戈尔共进午餐,与英国查尔斯王子谈合作,成为媒体追捧的“宠儿”。
◆◆◆
成也光伏,败也光伏:从首富跌至归零
首富的光环效应不断放大,也不断刺激着尚德的快速扩张。2005年年底至2008年3年间,尚德电力产能从100多兆瓦一路猛增至1000兆瓦,由业内新兵跃升至全球第一,产量几乎每年都能翻一番。
这位“明星企业家”,因引发中国光伏行业第一波热潮,一度被视为海归科学家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典范。他还有“光伏教父”、“中国新的太阳能王”、“太阳之王”的称呼。只是不久,“太阳”的光环很快暗淡下来。
2010年,尚德主业开始亏损,到了2012年上半年,尚德的下滑一发不可收拾,平均每天都要亏损1000万元。股价也从顶峰的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而施正荣也从186亿身家迅速归零。2013年3月20日,尚德电力陷入了巨额债券违约的泥沼,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相关规定,正式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
纵观施正荣的失败,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往往看似鲜花着锦的表面,其实早已暗潮汹涌。
外因
1 全球金融危机和光伏行业产能过剩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光伏产业遭遇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挑战,在2011年更是急转直下。此前繁花似锦所掩盖的市场倒挂弊端开始显现,“90%原料依靠进口,90%产品依靠出口”所带来的后遗症如同夏至后一抹凉意不经意到来。
施正荣面对袭人的秋意,却开足马力,让尚德保持急速扩张。换而言之,市场越是卖不动,尚德就越是遍地开花,疯狂生产。
为了保证尚德有足够的原料多晶硅维持其急速扩张,施正荣更是与MEMC公司签下了为期10年,价值60亿美元的采购大单,其直接后果是多晶硅高度过剩,价格暴跌,致使尚德被迫在2011年赔付2.12亿美元取消协议。
同样也就是在2011年,受到欧洲债务影响,美国和欧洲开始对中国光伏产业开展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此后,美国的惩罚性进口关税,让世界第一大太阳能企业尚德利润急速缩水。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