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高铁站的候车大厅内,南面墙挂着房地产广告,北面墙挂着绿色能源广告。时不时的,旅客还能听见光伏企业的招工广播。
白塔畈镇桥店村农民王德昆若得知招工信息,一定会急急忙忙催儿子去应聘。他儿子刚退伍不久,没有稳定工作,即便节俭惯了也存不住钱。这在他眼里是个危险信号: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青年,要是再没一份过得去的工作,打光棍几成定局。
王德昆觉得做父母的对不住儿子。他说,如果自己和妻子身体健康,就算没什么本事,凭力气挣钱也不至于让家里20年一贫如洗。
虽说王德昆仍以穷自居,但实际上,按照当地标准,今年他家已经不再是贫困户了。而他能够脱贫,与建在自家屋顶上的一座光伏电站有着莫大干系。
敢为全村先
2014年3月,金寨县政府决定实施光伏扶贫工程,首批覆盖1008户贫困户,每户建设一座户用光伏电站。彼时,这一举措富有开创性,为全国首见。
很快,光伏扶贫成为桥店村田间地头最具人气的话题。这个不算大的村子,有41个贫困家庭被列入首批工程。在政府出资和企业捐赠占大头的情况下,贫困户只需拿出8000元钱,即可得一座装机3千瓦的光伏电站。
“村干部说,一座电站一年能挣3000多块钱,我们投的本钱两三年就能收回来,而电站能发电20多年。”王德昆回忆。
起初,大家半信半疑,对建电站并不积极。在屋顶装几块板子就能躺着数钱这种事,让大家既觉得新奇又心里没底:“万一没过几天板子就坏了咋办?万一发的电没预计多咋办?万一正常发电却没人给钱咋办?”
村干部急了,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轮到王德昆时,村干部却没费周折,因为在他看来,这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儿。只不过,一次性拿出数千元“巨款”,让他犯了难。
这个被病痛折磨得异常瘦削的庄稼汉子,不是不想出钱,而是出不起。
“我20岁时得了静脉曲张,后来病情严重,差点截肢,做了大手术才保住。”王德昆把裤管一卷,只见腿如干柴,刀疤纵横。
从病魔手中夺回行走权的王德昆,却丧失了干重活的能力。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一家三口自此在温饱线上挣扎。
“别人不信光伏,我信!”王德昆扯着嗓子说,“最后我找亲戚借钱,把电站建了起来。”
看到有人带头,别的家庭不再犹豫,桥店村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顺利完成。当时,安徽省一位副省长还率人在王德昆家门口召开了现场会。
让王德昆没想到的是,光伏扶贫似乎连带着提升了他在村里的“地位”。不久,村里便为他和妻子安排了一份清扫垃圾的活计,两人一年工资共2万元。再加上电站一年3000多元的进账,去年他家终于达到了“摘穷帽”的标准。
如王德昆这般受益于光伏扶贫的人,在金寨县还有很多。自2014年以来,仅户用扶贫电站,金寨县就建成投运8742座。
金寨县对光伏扶贫的探索,很早就引起了国家重视。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启动光伏扶贫工程试点,地域涵盖6省30县。
金寨县毫无悬念地被纳入首批试点。有了国家能源局的支持,金寨县在能源惠民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村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偶遇戴泽民的时候,他正在小山坡上种花生,花白的头发被山风吹得有些零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