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网讯:光伏电站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绿色电力,发展前景广阔,是各国竞相开发的绿色能源。但太阳能存在着密度低、间歇性、光照方向和强度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问题,据测算:如果发电系统与太阳光线角度存在25°的偏差时,就会因为垂直入射的辐射能减少而使光伏阵列的输出功率下降10%左右。光伏跟踪系统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此类问题,所以,你会使用光伏跟踪系统来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吗?
光伏跟踪系统采用的是光线自动跟踪技术,分为单轴跟踪与双轴跟踪两大类。根据数据显示,单轴跟踪比固定式增加光伏组件20%的功率输出,双轴跟踪比固定式增加光伏组件40%的功率输出。早期光伏跟踪系统鉴于其成本过高,跟踪误差大,产品系统可靠性低的原因,光伏跟踪系统少人问津,仅以实验为目的在几个10MW的光伏电站中采用了光伏跟踪系统。到2013年,金昌100MW斜单轴项目的投建,标志着跟踪系统在国内光伏行业的应用进入了百MW级的行列。
随着跟踪系统的不断迭代,无论是从技术先进性还是系统稳定性方面,跟踪系统都有了一个较为长足的进步,其固有缺陷已经被一一克服,无论是产品稳定性、安装技术还是后期运维,跟踪系统厂商都都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流程,业主与电站投资商对于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和寿命开始逐渐认可。技术的发展带动市场改善了对跟踪系统不稳定、低可靠性的固有认识,正如中信博董事长蔡浩所说“买方形成市场,卖方形成行业”,跟踪系统的行业技术已经可以大规模服务于业主了。
从可选项到必选项的转变
2016年中国光伏电站的装机量为34.54GW,采用光伏跟踪系统的光伏电站容量约1.5GW,占比约5%左右。2016年国际光伏电站跟踪系统的安装量是13GW,全球的占比水平是在23%左右,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光伏电站跟踪系统的安装均已超过50%(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太阳能跟踪系统产业联盟)。作为全球跟踪器前五的中信博,2015年时其跟踪系统出货量为100MW,固定支架的出货量为2.9GW;2016年跟踪系统的出货量为700MW,固定支架的出货量为2.4GW。从数据上不难看出,跟踪系统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增加,但与国际平均安装量差距还很大,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2016年领跑者竞价机制的结果来看,2017年的领跑者度电成本很可能突破0.45元/kwh,竞价机制的实施与标杆上网电价的下调,使发电量的提升也成为电站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采用太阳能自动跟踪器和增加容配比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发电量,降低发电成本,两项技术的叠加,可以提高30—40%的发电量,在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可以将光伏电价降低20%以上。蔡浩表示“从光伏电站整体收益率的角度出发,安装太阳能自动跟踪系统有望成为光伏电站建设的必选项”。
4种情境下2017年合理电价(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王斯成)
面临着步步紧逼的光伏平价上网,业主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去提高发电量,在保证企业收益率的同时,迎接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光伏电站度电成本的降低离不开组件、逆变器与光伏支架系统的多方联动,高效组件已经被各电站投资商投入使用,而光伏跟踪系统国内市场已蓄势待发。
在刚刚结束的SNEC展会上,中信博推出了大跨距平单轴跟踪系统。蔡浩介绍说,“这套产品可以与双波组件进行完美结合,提升约40%的发电量,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建设成本。以1MW的光伏项目为例,共需安装22套系统即176个地桩,比固定支架减少300多个地桩,每MW安装成本可节省近30万。“
全球思维因地制宜 迈向国际市场
在立足于国内跟踪市场的同时,中信博也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海外市场。
以全球跟踪器在未来五年内的发展来看,第一部分是美国和印度为主导的市场。蔡浩表示“中国和印度的跟踪市场存在一定的相似度,以价格为导向,价格占据了较为主要的因素;而美国市场对于价格便没有那么高的敏感度,更加看重的是技术,所以美国的跟踪器很难进入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跟踪系统在技术成熟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很容易打进美国市场。”
2016年美国的总装机容量为10.5GW,跟踪器的占比达到了76%,美国市场的价格比中国和印度的价格高50%,而且短期内可能不会缩小。美国对于跟踪器可靠性的认识是较为认可的,整体收益率的增加才是其对跟踪系统钟爱的原因。鉴于国际跟踪市场的火热,布局国内跟踪市场的同时,中信博在2017年将投入约3000万的经费进行产品研发,在海外市场多个国家设立自己的研发团队与销售团队,以期获得较好的市场份额。蔡浩说道:“中信博以布局全球为战略目标,并根据细分市场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而这种‘全球思维,因地制宜’的产品策略也是我们迈向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意味着我们将用更丰富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服务全球客户。”
随着跟踪系统技术的愈发成熟,国内跟踪市场也开始渐渐的活跃起来,面对地面电站安装容量与上网电价的压缩,电站投资商对于跟踪系统也开始愈发看重。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绝不是仅靠组件效率的提升便能实现的,它更需要精细的系统化设计,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与土地资源上尽可能的多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