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乐山?
当不少多晶硅企业已向西延伸,到新疆、内蒙古地区寻找多晶硅产能的扩张之路时,通威股份依然留在了根据地乐山。
严虎说, “四川乐山作为我国多晶硅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现在永祥多晶硅的生产基地。经过十年持续不断的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永祥多晶硅已取得产能全国第三、技术全球领先、成本全国最低的优势竞争地位,永祥的竞争基础、地位、技术、人才、管理、成本及效率等方面具备进一步扩能的优势,扩能后竞争力将进一步突显。”
继续留在乐山,通威股份也有其他理由:第一,拟新建多晶硅项目地点的选择要素之一就是电力价格。“我们与当地政府合作,在电价上进行了一些磋商并达成共识,,电价方面享受了一些优惠政策,影响还是较大的。因为电力成本在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30%~40%。达产并成功运行后,我们的成本预期可进一步下降至4万多元/吨。”严虎表示。
第二,四川是我国水电清洁能源大省,水电装机容量近1亿千瓦,预计2016年弃水量达250-300亿千瓦时,拟新建项目落地四川将有优势,通过高水平的绿色载能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四川也具备兼顾水电发电企业、电网、用户三者利益,发展高载能新兴产业的条件。
而在乐山当地建设新厂,公司也可继续使用原有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且新旧两个基地的距离也不远,整体布局更为高效可靠。
多位通威股份高层也表示,在乐山地区,虽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并不少,但多年之后只有永祥股份一家公司存活了下来。投资节奏把握得当、技术研发的领先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执行等,综合奠定了公司在多晶硅板块的核心竞争优势。
谈及技术问题,永祥股份财务总监周斌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说,“2.5万吨的多晶硅将于明年投产。使用的技术工艺仍属于改良西门子法,但不是简单的照搬改良西门子法,还有公司多年的技术积累,新项目在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时,产品品质还将大幅提升,全面满足P型单晶甚至N型单晶的需求。”
多晶硅是否过剩?
在对技术与成本精细谨慎的推演之后,通威股份的这场多晶硅下注也有了底气。
目前,市场的另一重质疑则集中在“多晶硅是否会出现过剩”的这一问题上。
严虎告诉记者,2010年时中国的多晶硅进口量为50%,去年仍有40%的进口量。所以,外界认为的“中国多晶硅产业过剩”这一猜测不符实情,“准确地说,多晶硅的设计产能有些过剩。但市场行情一旦稳定上升,不太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建成且稳定生产的多晶硅企业有17家,产能合计约21.8万吨,下游太阳能级多晶硅片、单晶硅片行业目前国内稳定生产的企业有70多家,产能合计约80GW,多晶硅料需求约45万吨。2016年,全球多晶硅产量达37万吨,同比增长8.8%;中国多晶硅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7.6%,全球及中国多晶硅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中国产量占比逐年增高,2016年首次超过50%,中国逐渐成为多晶硅的主要生产国。
虽然我国多晶硅产量近几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但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存在。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累计进口多晶硅达到141022吨,同比大幅增加20.6%。月均进口量在11752吨。
目前我国多晶硅主要进口地区有韩国、德国、美国、台湾等。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自韩、德、美、台这四个地区进口多晶硅达12.4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88.6%,四国进口量占比分别为 49.7%、25.3%、4.0%,9.6%,韩国居首位且占比巨大。韩国由于极低的反倾销税以及由此导致的韩国新增产能逐渐释放的影响,产量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而德国占比较高的原因是瓦克可规避双反制约。
严虎表示,公司现在选择上马5万吨的产能,希望能替代部分国外进口产品,同时通威股份的多晶硅成本做得不错,也可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与技术,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未来我们是否会担心多晶硅价格的下降?并不会。其实,整体行情下来一点,反而对我们更有利。国内虽然有19万吨的产能,但不少企业的成本是在每吨8至10万元。如果市场行情降低很大的话,它们不一定能生产,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公司要去西部建设产能的原因。而我们在10万元/吨的价格下,仍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严虎对此信心十足。
FR:能源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