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投资企业并不拥有屋顶。一两个屋顶项目可以获得贷款,但随着项目的增多,恐怕长期向银行申请贷款较难。
红炜认为,光伏是融资较为容易的行业,光伏类金融产品十分发达。“如果光伏企业觉得融资难,那一定是它自身不行,或开发模式不行。”
“这种投资模式仍处于探索期,尽管以银行贷款或产业基金为主的投资模式较为成熟,但这不代表它具有成熟的退出机制,问题和矛盾常常在后期产生。”刘道伟告诉记者,不少光伏企业提前做了大量分布式光伏的项目备案,但真正落实到投资时,便止步不前。“投资企业没有真正让业主理解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意义,而是直接当做一种金融产品去运营,并非长久之计。”
国内外开发分布式光伏模式的差别,也是很多企业感觉分布式光伏不好做的主要原因。时璟丽认为,国内主流的投资模式应该慢慢转变,“应借鉴国外光伏企业为业主安装完后还可以提供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售后服务,而非现在的纯投资模式。”
户用光伏:农村包围城市
去年11月,北京房山区苏村的农户张忠在自家屋顶安装了10.4KW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总价约10万元。张忠告诉记者,以往用电量较高,每度电约1块钱,每月要交纳五六千元的电费。安装光伏电站之后,每日发电量60多度电,每月只花费千余元。他希望再装一个光伏电站,不仅够自己用,余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安装光伏电站比盖房子划算,国家给补贴,又是清洁能源,很实惠。”张忠满意地告诉记者。
2015年8月制订的《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市给予分布式光伏0.3元/度的补贴(补贴5年),加上国家给予0.42元/度的补贴(补贴20年),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认知度才逐渐提高。
与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商业屋顶不明晰的产权相比,农村的户用屋顶更适宜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刘道伟认为,农村市场很具潜力,预计未来3-5年,户用光伏电站或将成为农村家庭的一种标配。当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可以选择这一发展路径。“目前我们在北京做了3个新能源示范村,若某个村庄的安装量能达到20%,就很不错了。”
目前分布式光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电价补贴发放是否及时的问题。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的补贴发放较为及时。钱晶表示,如果在宏观政策层面传出下调分布式光伏的补贴电价标准,或者电网公司不再垫付“国补”部分,将会令分布式光伏项目举步维艰。
警惕孤儿电站
随着大量企业涌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两三年后,孤儿电站的现象或将愈加凸显。
钱晶告诉记者,目前不少中小型开发业者像游击队一样,对于建成的电站没有运维能力,很多电站建成以后便无人问津。
相较于大型地面电站和领跑者计划,分布式项目开发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以致开发者、EPC(工程总承包)以及材料供应商良莠不齐。加之多数业主对光伏系统缺乏评判能力,而电网接入的许可标准又很低,导致市场混乱无序。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分布式电站开发者、EPC和设备供应商设立标准门槛,确保电站安全、可靠、高效。
“鉴于家庭电站小而散的特点,如果在全国每个乡镇都设立直营店或分公司,很多公司明显不具备这样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刘道伟认为,因而,日后电站的运营维护是一大问题。
运营维护的重要程度甚至更高于建造。钱晶表示,一个光伏电站建设可能只需1-3个月,但运营维护则是未来20-25年间的事。未来具备远程监控能力,能对于数以千计分布在各地屋顶上的电站能进行良好维护的开发业者,更有机会获取优质屋顶的资源。常规的巡检、故障响应,甚至是故障预警,与电站的发电量和收益息息相关。未来如何实现智能运维、远程运维,对于很多光伏企业都是一种挑战。
刘道伟表示,光有智能的故障提醒远远不够,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电站运维需要当地的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而那些涌入市场的安装商可以承担这一职责。不过也需要更有担当的公司对行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如对人员的专业培训,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以及对电站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如及时清洁、维修等,如此方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