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阔步走来的2017,又将展开一种怎样的局面?
先看风向标。2016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公布了光伏电站和陆上风电电价新政,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目录重审的政策。虽都不属重大利好,但仍看得出,政府已经为2017年定下了“继续加速”的总基调——通过实施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不断引导创新要素向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集聚。
尽管未来存在着不确定性,但可以预期的是,政策的调整将会推动行业发展继续加速,并激励企业在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上进行更加多元化的探索。
而对于新能源行业参与者们来说,在经历2014年的沉寂、2015年的复苏和2016年的红火之后,2017年将是一个政策红利慢慢远去、市场拼杀正式开锣的年份。进入快车道的“老司机们”,更需要抛弃纠结、大胆上路。
淡定应对补贴下降
对于新兴产业而言,在行业起步之初,普遍存在着技术变革剧烈、市场需求有待引导等问题,政府补贴对于产业成长大有裨益,它可以帮助产业链不甚完善的新兴产业获得成长的机会。
但经过多年的扶持,产业规模日益增长、上下游产业链基本成型、企业自生能力不断加强,继续提供优厚的补贴通常被认为不利于企业积极进取,因此,在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补贴减少将是不可逆的趋势。
2017年,新能源政策方向已经非常明确——无论是光伏还是风电,产业仍将得到一如既往的支持,但补贴也将逐渐下调、直致最终取消。
在全球新能源补贴减少的诸多国家中,英国和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德国的方式慢且温和,而英国则快而直接。从实际效果来看,显然前者更优。
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光伏制造业的总产值早在2015年就已超过2000亿元,风电行业总产值为449.23亿元,且与制造业诸多领域联系紧密。一旦动作过猛,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因此从行业平稳发展考虑,在补贴金额调整的方式上,则需要相对温和。
而对于企业,需要尽快调整自身,适应补贴下降之后的变化,特别是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无论是一次性迅速下调的补贴,还是采取逐年甚至逐月的形式不间断地进行微调,企业都需要提早进行预期,思考合理对策。这样做,不仅能够减少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风险,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认识和判断政府补贴的未来趋势,从而及早制定长期策略。
放开胆子比拼技术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价格绞杀战成为行业的另一个热词。
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2015年4月,主流电动车市场正在向10万元以下市场逼近,与此同时,已有30家中国本土企业、多家外国车企、以及跨界公司宣布了投资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涉及资金达3000亿元,这些企业的规划产能在2020年将达到640万辆。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将持续。
光伏以价格为手段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有人认为,这种趋势的出现,与光伏领跑者计划中推行竞价机制不无关系。2016年的“领跑者”计划增加了竞价,这导致此后的竞标中低价频出。
无论是外来资本,还是竞价机制,都是希望借此引导企业降低成本。一个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洗牌。如果能通过竞争的方式,迫使一些存在问题的企业离场,让既具有技术优势又具有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得以成长壮大,必然有助于新能源行业发展。
但从长远看,要让产业发展更为健康,成本降低必不可少,但技术进步则更为关键。
光伏产业技术进步状况的判断标准之一,就是组件的转化效率。一直以来,高效组件之所以被青睐,原因在于其蕴含的高技术。而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在竞争的压力之下取得的。可以说,价格下降只是企业间激烈竞争最明显的表征之一。不久前有消息称,国家能源局将在2017年继续实行领跑者计划,但此次的“超级领跑者”与过去有所不同,它将重点扶持“已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但由于成本偏高、市场认知等阻碍产能尚未释放的先进技术”,因此,企业提升技术能力将比专注价格更为重要。
新能源汽车也将更为重视“技术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就曾表示:“未来汽车不是谁颠覆谁,汽车产品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和轻量化转变。”言下之意,融合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革命性新技术,将成为新能源企业脱颖而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