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实现的目标必须靠创新,没有创新解决不了关键技术问题,不可能把效率提高,不可能把造价降低,不可能把成本降低,也不可能解决再生能源的问题。我们的新能源,太阳能要靠太阳,太阳没有的时候怎么办?风能,如果没有风怎么办?它不稳定。怎么实现它的稳定性?这里就要求各种技术创新的要素,包括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转化效率,我们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我们开始做的时候,那时候大概只有10%左右,到现在我们已经有11%、12%,最近听到消息我们营造了22%。所以先进的企业在技术发展阶段上已经不断攀升新的高峰,只有效率不断提高,才能使我们大幅度降低造价。而现在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也在不断降低,我们现在报的价格已经很少了,最近报4毛多钱,而在九年以前,在2007年当时国家发改委为全国的四个示范电站一度电是四块钱人民币,现在降到一块钱以下,最高到五六毛。我们预期到2020年以前,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均价。所以成本的降低,效率提高非常重要。
另外要不断开辟新的应用领域,我们现在大量的太阳能电站都建在西部地区,但是那里离我们用电的地区太远。我们更应该发展分布式,要把其他各种设施占用的土地增加一个利用的价值,更好地利用太阳能。也就是我们的房顶,我们的建筑物,包括跟农业相关的水业,甚至我们的道路、公路,我们公路能不能跟太阳能的建设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东部沿海地区,在中部地区要更多发掘这样的条件。现在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技术创新,比如最近有一种新的柔性系统,它是在离地面四五米深的地方把电池连接起来,提高稳定性,可以几十米的跨度,这样就不影响下面的生产。所以现在各种技术成功地应用到很多方面。所以各种应用模式的创新将广泛地开阔空间。
另外我们在太阳能这方面,我们不仅有光电的利用,热利用,刚才听董总讲了,格力开发的能量也在大力地销售到海外。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我们的生物质能还将大幅度利用。另外我们的交通,我们现在的交通仅仅利用电动汽车,目前的电动汽车并不是新能源汽车,因为用电还是火电。我们电力汽车如果大部分变成再生能源的时候,才真正地叫新能源汽车。所以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我们还有更多的能源。还有未来新能源汽车,用多余的太阳能、风能等等,把氢更好地制造出来,储存出来,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将来的新能源汽车绝不仅仅限于目前的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目前仅仅是一种应用方式,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上除了现在建充电桩以外,现在国家也开发了自己创新的技术,就是我们用快速更换电池的办法,这对于城市的出租车和公交车辆,把电池换了。最早在世博会都做了示范,现在北汽正在加快结合,一辆出租车两分钟换电,这样就大幅度提高了汽车的利用率。
所以这些创新的模式不仅在中国能用,包括德国这么先进的国家也看好中国的技术,这是我们中国的技术,已经在德国开始落户了。刘延东副总理在德国访问中专门参观了这个合作。所以我想未来的创新是解决环境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里还有储能。我们储能要加上以后如虎添翼,现在储能中国的发展应该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多种储能,电池的储能,化学电源的储能,我们的空气压缩储能等等多种储能方式,展现了未来储能非常重要的前景。而且储能的成本最近两年也在大幅度下降,我想这些方面储能的利用会进一步加快我们新能源的发展。
第三点企业家精神,我们要实现创新,要靠更多的企业家。现在在新能源领域创新,固然有很多是从大学成果出来的,但是我们目前创新很多成果都是企业创出来的,并不是完全依靠大学和科学院所,而更多是依靠企业这种创新主体,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包括银隆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的董总,格力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很多民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所以企业已经成为我们创新的主体,特别是要重视做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的创新力量,把这个力量动员起来,我们企业家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同时你不仅要做企业,要制造企业,还要率先应用。所以银隆的魏总建议,在邯郸两千亩地的工业园上空,如果更快用上新能源,就会引领起来。在格力的产区,包括万达若干城市的地区,怎么把新能源用起来,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最近听说苹果公司作为一个重要的品牌,他们认真研究它的碳,它现在在整个生产销售等等过程中排放多少碳,我怎么消化这个碳做了详细的规划。它不仅自己做,而且在所有的供应链要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们的大型企业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我们自己在做,也把供应链带动起来,我想这是很大的力量。这样对完成全球的承诺有好处。
最后一个是重要的基础,我们总书记不是自己在讲,是广大的地方政府一起做出来的。不仅在创新上作主体,在实现绿色发展当中也要作为主体。另外是跨界融合,现在讲新能源、新动能,我们的交通跟能源怎么结合起来?现在在德国他们的城市已经开始研究怎么把能源系统分布式的再生能源系统,跟电动汽车的系统更好地揉合起来成为一个体系。加上智能电网,加上大数据等等,把这些技术用上以后能够形成一个主体,我想这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
最后一点我们还是要用国际的视野,要加强国际的交流和国际合作。我们中国的企业要和世界的绿色要素结合起来,更好地互动,实现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