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造就奇迹
成立26年来,协鑫集团始终把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突出位置,屡屡创下协鑫速度、协鑫奇迹,奠定了行业龙头地位。
在光伏领域,10年来,依靠技术创新、研发创新、工艺创新、人才创新,协鑫通过对国际通用的西门子法进行深度突破、集成再造,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CL”新工艺,告别了西方同行一统天下的历史,实现了光伏原材料的完全自主制造,为中国光伏产业领军全球做出了重大贡献。
协鑫用了5年时间赶超欧美,将占据全球1/4的多晶硅和1/3的硅片两大支柱产业做到了全球规模第一,成本世界最低。去年协鑫的多晶硅产量超过7.5万吨,国内占比近半;硅片产量达到15GW,是全球第二的5倍。协鑫已在光伏材料的技术水平、产能、产量、市场覆盖率、成本等方面坐拥多项全球第一,目前正通过协鑫集成、协鑫新能源在光伏的系统端和应用端推动光伏产业的平价上网,预计2019年中国将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除了光伏产业链的创新,协鑫又将创新的目光投向从能源生产端到能源消费端的全产业链,致力于从能源供应商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变。近年来协鑫充分利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对3000余家工商业用户提供智慧多能综合服务,管理负荷超过700万千瓦,管理用能量超200亿千瓦。“六位一体”的分布式能源技术、需求侧响应、生态光伏电站、可视化能源管理平台、智能风光电一体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动力电池和储能装置等正在不断崛起,成为协鑫业务的新亮点。形成了“两条主线、四网一云”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新模式。
未来协鑫将进一步从绿色能源、智慧能源、特色小镇、双创产业、能源大数据云平台、智慧制造等方面寻求跨业态的优化协同,用“资本+资产”、“科技+服务”的创新运营机制,走颠覆性创新、差异化发展之路。
“我们的企业精神就是创业创新,争先领先,永争第一。要做第一不容易,保持第一更难。”作为新能源事业的引领者和筑梦者,朱共山有着更长远的打算——让水更绿、让天更蓝,协鑫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
创新管理模式 发力电站运维
——专访协鑫集团副总裁、协鑫新能源总裁孙兴平
协鑫集团副总裁、协鑫新能源总裁孙兴平
协鑫新能源是全球领先的以太阳能发电为主,集开发、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新能源企业,是全球光伏电站装机量增长最快的公司,已连续迈上1GW、2GW、3GW三大台阶。截至2016年底,协鑫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居全球前两位。在第六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会上获得“全球新能源500强商业领袖”个人奖项的协鑫集团副总裁、协鑫新能源总裁孙兴平,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下调光伏电价利于行业发展
中国能源报:有消息称,2017光伏一、二、三类资源区电价分别为每千瓦时0.6元、0.7元、0.8元,您如何看这一电价水平对光伏行业的影响?
孙兴平:此次降价在预料之中,尽管降幅较大,但要用辩证思维来看。光伏发电是一种非常好的清洁能源,对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碳排放都必不可少。可以说缺少了太阳能,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就不会那么光明。
首先,近来年,太阳能通过技术革命不断得到普及,但还是长期需要依靠国家补贴,这直接带来国家财政的捉襟见肘。虽然光伏标杆电价下调可能对很多企业带来压力,使投资、运营、制造业等整个产业链上压力增大,但是光伏发电最终要依托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使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长期依靠国家补贴是难以为继的。
其次,光伏行业在国家支持下,近些年得到的补贴比较多。补贴在带动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行业内可以说鱼龙混杂,既有技术含量很高、规模很大的企业,也有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量不能保证的企业。通过下调标杆电价,通过竞争性配置,能起到整顿行业秩序,规范市场竞争的作用,从而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发展,将成本高、规模小、产能落后的企业淘汰掉,使建设的光伏电站质量更好、寿命更长、效率更高,确保整个产业链有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科技不断进步,造价不断降低。
中国能源报:在此前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征求意见稿中,拟定补贴电价更低,您觉得有利于光伏行业的理性发展吗?
孙兴平:关于征求意见稿的这一电价水平,当时参加国家能源局的座谈,我提出这个电价也是能做下来的。只是囿于光伏发电的投资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不及时落地等原因,导致非市场成本高企,企业压力山大。
竞争压力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中国能源报:目前来看,国内每年光伏电站市场规模有限,但光伏上游制造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光伏电站开发的影响有哪些?
孙兴平: 这对光伏发电企业来说是利好。上游供大于求,迫使其提升管理、加大研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平价上网。
今后围绕光伏电站获取的竞争也将日渐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对光伏电站投资运维企业而言,内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协鑫新能源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在开发、建设、运维、融资模式以及内部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变革。去年我们投资的电站,每瓦建设成本为8块7,今年上半年,在组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建设成本降到7块2,成本下降1块5,靠的就是管理模式的创新。现在组件价格降低了1块钱,那我们也由此进入了建设成本6块钱的时代。相信随着电站规模的不断增加,我们的综合竞争力也将不断得到提升。
中国能源报:在光伏电站微利的新常态下,协鑫新能源自身将如何适应,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布局?
孙兴平:我们现在着力四个转型:
一是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管理运维平台+服务输出”转型。即与战略单位、金融机构合作,帮助其开发、建设、管理、运维,收取管理费,获得利润。
二是从国内向国际或国内和国际并举转型。国外也还有很多机会,例如我们在美国投资了100多兆瓦的光伏电站,盈利状况较好;此外非洲尚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发展潜力巨大;还有印度、东南亚、中亚等都是我们的目标范围。
三是从地面电站向“地面+分布式”转型。现在土地使用越来越难,国家政策鼓励分布式发展,随着我们的融资租赁成本的降低,计划2020年前投4GW于分布式。
四是从光伏向“光伏+”转型。“光伏+互联网”、“光伏+农业”、“光伏+渔业”、“光伏+领跑者”、“光伏+扶贫”、“光伏+管理输出”、“光伏+运维平台”。
这四个方面的转型,我们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中国能源报:融资成本对光伏企业来说很重要,能介绍一下协鑫能源的融资成本吗?
孙兴平:我们不断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刚开始银行对我们的情况不了解,征信不高,去年的融资成本为9%,今年我们已降到6%。目前我们主要是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成本不超过6.5%。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每年光伏电站的管理规模要增加3GW—4GW。我们将发力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电站选型到质量控制再到运维管理,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品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