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体制改革“9号文”发布之前,大家谈电力体制改革还是聚焦在行业内,思路是把厂和网分别按照市场竞争性和资源通道型企业进行改革,通过市场内在逻辑去发展和运营,达到要素最优配置。似乎如此一来,中国电力体制就顺畅了。“9号文”发布至今,业界开始反思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
新思路:要改的不仅是体制
从产业层面看,旧思维被拓展升华。新能源让电力行业面临很大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发现不能光理顺电力行业内部的体制,还要让产业链的上下游、供需各方完备整合,并和国民经济体系整体进行配合。这表明能源产业不仅要关注生产运营,还要关注产业的投资、成长、完善,并和国民经济体系对接,才能充分发挥产业的全部价值。
在消费方面,未来电能的新应用将令人期待。随着电池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新能源和机械系统集成形成的移动能源,其和普通百姓的关联度,一点也不比传统电力供应的重要性差。原因就在于,它会催生过去我们不曾遇到的强电以外的弱电、智慧用电等新兴产业生态,以及神奇的全新消费场景和领域。所以,千万不能“小鼻子小眼”地改革,只盯住眼前的领域,仅仅在电力行业内部进行所谓的厂网分开、运销分离这种套路的小体制改革,也远远不够。
相关企业应该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能源块是制造企业生产,弱电是非电力厂商生产,智慧电是信息企业生产,而传统电力企业不主动参与到变革进程当中,就会出现去传统电力部门化的风险。这不是天方夜谭,新时代来了,科技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其中性特点。电力作为一个产业,和国民经济体系对接,尤其是和未来即将到来的新国民经济体系相对接,才是真正的大体制改革。小体制改革可能是近期3~5年的事,大体制改革会发生在未来7~15年。对电力行业而言,不仅要进行体制改革,更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重新谋划投资、生产、消费、产业,进行四位一体的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新方向:网络平台是未来
目前看到的很多所谓的电改“方案”,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称得上是建议,并未提出具体的操作思路。而盲目的电力体制改革,没有在方案意义上支持的改革,改下去的后果,比良性的维持现状,稳健地推进,摸着石头过河试错的后果要可怕得多。
从电力全产业链来看,未来的方向就是,在发电侧成立能源金融发展控股平台,做资产管理。在消费侧,要重视第三方平台的建设。第三方平台建设不仅仅是建立电力交易所,还包括在形成平台上的做市三商(做市商、成市商、价格收敛商),同时还要明确一系列问题:相关机构的评估、授信、遴选,培训、持证上岗、进入退出、法律会计关联的标准该如何确定?第三方市场平台本身怎么建设?最优规模是多少?主要平台和外围平台是什么关系?做市三商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完成从线下到线上的“惊险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