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性的7个交易市场的基础上迈向全国性市场,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的建立将受到全世界欢迎。”11月,在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上,世界银行副行长克劳·塔克这样评价中国即将于2017年启动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按照规划,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11月4日,《巴黎协定》生效。当天,中国第二份温室气体排放5年工作方案正式出炉。方案明确,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力争早日达到峰值。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宏伟透露,在方案中,明确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最主要抓手之一。
一个统一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由此喷薄欲出。
前无古人的市场
“这个市场是前无古人的。即便照猫画虎,也没有一个 猫 供我们临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这样描述中国即将开启的全国碳市场。
李俊峰分析说,与金融、石油等成熟的市场不同,国际上运行成功的碳市场并不多,即使是建立较早的欧盟碳市场可供我们借鉴的经验也不多。与此同时,我们是在一个许多方面尚不完善、不平衡,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发展中大国搞碳市场,碳排放所依附的金融、能源的市场化程度都不高。
在他看来,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是由中国的经济总量和排放水平决定的。正因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才会自然而然拥有这样一个市场。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在欧盟,其体量为20亿吨左右。2015年,全球80%左右的碳交易都发生在欧盟碳市场。而中国碳市场启动后,总量预计将会超过欧盟,这也意味着只要开启这一市场,世界碳市场的格局将会改变。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原副局长、北京环境交易所原董事长杜少中对记者分析说,中国设立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现了作为大国的担当。“尽管我们还是发展中的大国,但是愿意承担责任、采取行动,形成碳市场,这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以及最终解决环境问题,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杜少中是中国碳交易的先行者之一。2013年11月28日,正是在他担任北京环交所董事长期间,北京碳排放交易试点开市。如今3年过去,他以观察者的身份认为,这个市场目前发展良好,也有着不错的前景。“我相信一旦形成全国市场,一定会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催生新的环保产业。”
近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就碳市场进行了多年探索。作为节能减排的市场手段,碳交易受到了各国的重视。
而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段茂盛看来,碳交易的逻辑是设定总的排放上限,因此本质上是一个数量工具。“以前对于企业来说是随便排放,现在是排一吨就要交一吨的钱,相当于给企业设定了一个新的义务。”
段茂盛认为,从全球来看,控制碳排放的手段总体来说都在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转型。数据也支撑这一观点,世行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今,全球进入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企业增长了超过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