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光伏行业目前的实际情况
此次电价调整引起了业内的反响程度不亚于每年国家能源局下发各省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指标的“震动”。业内对电价下调的反应,并不是 “动了谁的奶酪”,而是出于对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的责任感与期许。
据多方面了解,在17日的座谈会中,国家能源局与水规总院倾向于0.65、0.75以及0、85元/千瓦时的调整方案。而国有企业的意向价格更高一些,三类电价为0.7、0.8以及0.9元/千瓦时。有央企表示按照之前的调价幅度,光伏电站的建设已经完全无法通过企业的收益率测算,如果强制执行或将严重影响投资积极性。
协鑫集团则表示,如果国家可以解决民企过高的融资成本、保证不发生弃光问题、补贴及时到位以及地方政府不收取额外费用,那么三类地区的0.75元/千瓦时也可以做到。但众所周知,上述问题并不是以某一机构一己之力可以完全解决的,也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协鑫集团的全产业链优势。
十一期间,曾发表过《分析:0.61元对于Ⅲ类地区电价下调至0.75元/KWh参考意义有多大?》,从光照资源不均衡、未降反增的建设成本以及协鑫集团的产业链优势等方面对领跑者中出现的低电价对于电价下调的参考意义进行了粗略分析,在此不一一赘述。
另外,从组件价格方面来分析,第三季度的组件价格确实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下降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来自于技术先进性带来的成本下降,更多是由市场供需所决定。根据台湾调研机构EnergyTrend最新数据,随着国庆期间硅料至电池片的价格崛起,日前组件价格也逐步起涨。
按照之前惯例,每年第三季度是一年中组件价格的低谷,加上今年630的影响,下跌幅度更甚。但不得不考虑的是,组件价格是否会一直下跌,目前的上涨趋势已逐步明了,接下来的价格走势还有待观察。
至于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的空缺,此处借用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在在其电价调整评论中曾表述到,“现在的局面类似家里粮食(补贴)不够吃,因此就少生孩子(新能源),但是这个孩子还肩负着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变能源结构的重任。即便是可再生能源附加费不能上涨,但是现在每年还有1/4没有收上来,能不能在应收尽收上先想想办法。特别是电改明确说了,自备电厂也应承担相应的附加费用”。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