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则传闻在能源业引起轩然大波:2012年年末,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开禄留下数十亿债务“外逃”。尽管2013年1月4日倪开禄回国打破其“跑路”传言,但超日太阳能资金链紧张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在光伏行业整体困境面前,超日太阳能显然只是“冰山一角”。
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十家光伏企业累计债务已高达1 100亿元,此外还有数目庞大的应收账款,光伏企业的财务危机更显严峻。造成光伏企业高应收账款运营、资金链紧张的罪魁祸首在于产能严重过剩,而非行业本身问题-毕竟巴菲特还出手25亿美元投资美国的太阳能产业。
冲动投资问题严重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产能利用情况最为直接的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 (capacity utilization) ,被定义为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与最佳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
美国、日本等国家很早就开始对产能利用率指标进行工业统计和跟踪分析,是用于反映工业经济实力和工业经济走势的一个主要月度指标。可惜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编制及公布这个指标。
虽然中国没有产能过剩的指标,但无论是属于高耗能的电解铝、钢铁制造,还是新兴产业的光伏太阳能和风电,以及造船和钢铁业中高端产品的硅钢,均被业界公认为“产能过剩”。
就传统行业而言,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中指出,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1.6亿吨以上。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
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这些年的无序扩张也导致了长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其产能利用率在2007年接近90%,由于盈利丰厚,吸引了许多企业新建大规模产能。各地一窝蜂而上的结果是产能扩张太快,行业产能利用率迅速降低,近两年已经降至65%左右。
钢铁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已持续好几年,在2007年前,粗钢产能利用率在83%以上,但2007年后产能利用率整体下了一个台阶,再也没有回到80%,这就是长期产能过剩的体现。
新兴产业方面也有不少案例。据报道,风力发电机组制造业产能闲置逾40%;光伏产业产能也严重过剩,据工信部下属的光伏产业联盟对所属160多家企业的统计,产能已经达到了35吉瓦,全国光伏企业总产能在40吉瓦上下,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装机量还多。
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无疑,产能过剩是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一大挑战。产能过剩的加剧使企业的投资预期下降,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合并关闭一些工厂,这会导致失业,打击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由此使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行压力。
在企业层面,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如企业净利率降低,负债增加,应收账款的增加,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进而将风险传递到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