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新能源补贴为何会大幅下调,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近日的公开讲话中给出了答案。
“截至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决策部门面临着极大压力,关于产业发展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遇到了现实的挑战。”基于此,李仰哲认为,通过市场进行竞争性配置光伏资源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并透露正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并逐步调整现有的补贴模式,即要把目前的固定电价逐步转变为定额补贴。
分布式光伏首当其冲
“这样的下调,对于地面光伏电站影响相对较小,如今地面电站整体建设已比较规范。而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来说,影响会非常大,尤其是扶贫项目,补贴下调后,会受到不小影响。”李宁表示。
李宁所提到的扶贫项目,指的是今年年初,国家明确要扩大光伏扶贫实施范围,“在光照条件良好(年均利用小时数大于1100小时)的15个省(区)451个贫困县的3.57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范围内开展光伏扶贫工作。到2020年,实现2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目标。”
这项政策,让光伏企业看到了曙光。李宁更以此判断,分布式光伏项目,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地处东营的大海集团,便着力在光伏扶贫项目上进行市场开拓,并推出了推广精准光伏扶贫的多种模式。
“公司在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七二村、陈村、后丰村建设的60KW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额48.57万元,年收益额8.2万元,回收期仅6年。按20年的寿命计算,总收益额将达到163万元。除经济效益外,环保效益同样不可小觑。该项目年发电量7.5万千瓦时,年节省标准煤26.8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8吨。”大海集团总经理刘德杰此前给经济导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
李宁也认为,在财政补贴带来的较高收益率下,老百姓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此次补贴下调,会让老百姓产生疑虑,这不利于光伏扶贫政策的推广。”
以技术进步降成本
不过,这种疑虑或许会在分布式光伏设备的技术进步下不断化解。
“虽然补贴下调了,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安装设备的投资总额也会下调,光电转换效率也会提高。明年5K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有望达到3万元,投资回收期在6至7年,不会比现在延长太多。”张胜利表示。
“为了生存与发展,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可以论‘月’来计算。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这个行业也才能慢慢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而不是靠政府给予补贴‘续命’。”在刘德杰看来,补贴下调,正是要倒逼企业创新。“之前国家用补贴将资本吸引进这一行业,但如果‘躺’在如今的技术水平上靠补贴舒舒服服地‘混日子’,对行业发展无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活下去。”
对此,李宁也表示赞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量的提高,成本一定会下降,最终脱离补贴,回到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这才是光伏发电的发展之道。”不过,他也建议,政策扶持应适度退位,“因此,我们呼吁针对分布式光伏再出台一些配套扶持政策,以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