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由中宣部组织的全国重点新闻媒体“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已于9月7日正式启动。
据悉,这次“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将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跟随当年红军的足迹,途经江西、福建、湖南、云南、陕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持续近2个月的时间。
正如中宣部新闻局局长明立志所说:“我们要用我们的脚板、用我们的汗水、用我们的心灵,讲好红军长征的故事,讲好红军长征沿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奔小康的故事。”
我们将用文字、图片和影像,探寻长征遗迹,全媒体展现红色土地上的人民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精神风貌和取得的发展成就。
除重温历史外,该系列报道还将深入关注革命老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脱贫致富等主题,并聚焦长征路沿线精准扶贫的故事和案例。
秋天里的黄沙村华屋组,游人如织,村外鲜嫩青葱的蔬菜连成片。
村民华水林脸上堆满了笑容:“我全家靠8亩蔬菜,住进新房,摘了贫困帽。”而在他笑容背后,是华屋组打造的蔬菜产业。像华水林一样,华屋已有70户居民搬出破旧土坯房,住进美观整齐的小洋楼,家家户户发展大棚蔬菜、油茶、蜂蜜等产业。
黄沙村华屋组隶属瑞金市叶坪乡,是典型的革命老区。9月13日,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集聚研究学者杨建国对此解释称,瑞金以及赣州是红色革命老区,此前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百姓贫穷等是其留给外界的印象,而如今,华屋之变则是赣南之变的一个缩影。
“当地的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中国稀金谷’等,打造着老区的多张新名片。” 杨建国对记者表示,国家力推的“精准扶贫”及当地政府“主攻工业”等,让上述优势变为现实。
红色土地的旅游扶贫
华屋组所在的瑞金市,地处江西省东南边陲。
“‘红’已是瑞金的招牌产业和优势之一。”9月7日,瑞金市委书记许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其所说的“红”,一直是瑞金最有代表性的标签。公开资料介绍,瑞金是闻名中外的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也是当年党中央的驻地、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诞生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瑞金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当地革命旧址达18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是“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许锐坦言,“红”是瑞金的本色,现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特色产业。许锐称,瑞金市正在将这一优势产业拓宽、拉深。
从瑞金驱车向西,不足100公里,是于都县。这座赣州唯一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县,总人口109.8万。当年,中央红军将士8.6万人集结于于都,渡过于都河,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被称之为“悲壮的战略转移”。9月9日,于都县委书记蓝捷向记者介绍,于都在当年为革命牺牲的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16336人,共走出了16位于都籍共和国将军,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1万人。
“赣州的红色文化可彪炳史册。”杨建国认为,而瑞金、于都、兴国等则是该市红色文化产业的典型代表。
赣州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赣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资料介绍称,赣州走出了134位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全市列入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旧居旧址186处,其中国家级53处、省级22处;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2个,其中国家级7个、省级21个。该负责人称,赣州市还有全国性行业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5个,该市被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
杨建国称,“红”是赣州的产业标签及优势产业之一。显然,赣州早已看到该优势,推进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探索革命老区旅游扶贫新路子。赣州市政府资料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发展休闲农业企业1580家,受益贫困人口近30万人。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7.1%和41.3%。许锐表示,地处瑞金的“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已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而赣州的目标则是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