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有其规律,产业发展也有自身的逻辑,通过创新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平价上网,让光伏应用也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普遍,这是整个行业的共同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显然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类似“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价格都有悖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近期,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协鑫新能源”)以0.61元/千瓦时的最低价格中标山西阳泉光伏“领跑者”项目的事件持续发酵,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议。在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看来,不管0.61元的价格能否赚到钱,协鑫集团都必然是“赚了”。因为“0.61元”和“协鑫”永远的联系在了一起。“这在光伏发展史上也算得上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
然而,业内人士的关注和评价远不止于此:光伏“领跑者”计划到底是技术领跑还是低价领跑?“6毛1”是孤立事件,还是代表了行业的整体价格水平?“630”过后发生一系列低价中标事件,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会否提前来临?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近30位业内人士。然而耐人寻味的是,包括协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近20位人士都发表了看法却都不愿具名。
是技术领跑还是低价领跑?
虽然光伏行业需要接受市场化的竞争性资源配置,但恶意的价格厮杀,对行业的损害也是必然的。
国家制定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初衷是保障先进技术的发展空间、促进高质高效产品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对此,秦海岩和常州天合光能中国区市场总监曾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光伏“领跑者”计划推出至今,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孵化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并已“初见成效”。
在他们看来,我国的光伏产业过去十年降本显著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经验曲线,学习国外;二是规模效应,成本迅速下降;三是技术创新。当经验曲线已经过时,规模效应降本接近“地板”的时候,持续的技术创新便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最终实现平价上网的最有效的手段。由此推之,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出台显得非常及时且非常必要。
在曾义看来,行业希望看到是合理的商业竞争;而不合理的、恶性的竞争必然损害行业的长期发展:“如果你的报价过分地低,我可能要质疑你的长远目的,是否会有准备形成垄断的嫌疑?”
特变电工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振楠向记者表示,降本是方向,但降价还要注意产业与企业发展的可持续,要看是否契合产业现阶段的整体发展水平,要防止恶意的低价竞争给行业带来的混乱和伤害。
“后续‘领跑者’项目的投标过程中,企业最关心的还是电价如何去报,会不会报出类似‘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价格?”中兴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崔雅萍说,行业的健康发展不需要“高低血压”。虽然光伏行业需要接受市场化的竞争性资源配置,但恶意的价格厮杀,对行业的损害也是必然的。
对于“低价中标”事件,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分布式事业部总经理包育栋首先感受到的是忧虑。“忧虑之后更感到压力和恐慌,在这种压力之下,如果要硬着头皮建了电站,就难免在长期可靠性的把控上被动的降低标准,这样只会对整个行业发展带来伤害。就像长跑一样,如果阶段性地突然改变节奏,对行业而言,最后不一定能真正的‘领跑’。”
尽管在阳泉、芮城两大光伏“领跑者”项目招标筛选过程中,评委并不完全以价格论“英雄”,但0.61元的数字还是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震动。对此,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钱晶则表示,以现有的光伏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如果在不弃光、补贴按时到位、再加上适当的税收和土地支持的情况下,0.61元/千瓦时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盈利。
是个案还是具备普遍代表性
而让国内业内人士忧心的是,2016年下半年是光伏上网电价和“领跑者”计划标准调整的敏感期,0.61元价格的横空出世,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让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光伏价格的发展态势整体向下。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价格走向平稳,正是光伏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延缓了价格的急剧下跌过程,在“630”之后,这一趋势迅速显现。
近期,光伏领跑者招标的都是一些大的项目,也间接影响了价格走向。由于这些组件基本上是下半年或明年交货,因此组件报价的下降也代表了部分企业对成本下降的预期。
不过,在记者采访的多位产业人士看来,协鑫新能源以0.61-0.65元/千瓦时的价格中标山西阳泉、芮城两个“领跑者”项目,仅仅是个案,其价格水平完全不能代表光伏行业当前的成本要素和发展水平。
一位在全球光伏制造领域处于前三甲的企业的副总裁向记者直言,“协鑫有规模优势和全产业链的优势,融资成本方面可能也有优势,人家敢报出0.61元/千瓦时的价格,也可能会挣到钱,也可能是仅仅出于企业战略的整体考虑。但能源主管部门千万不要把0.61元的个案,来代表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未来竞标的价格基准。”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5年的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上,身兼亚洲光伏产业协会联席主席的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便透露,其已有自己的“平价上网”路线图——即在2018年年底前,将河北中部及以西地区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降到0.6元/千瓦时。
有文章分析,0.61元/千瓦时的价格已经低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工商业电价、大工业电价,甚至低于部分地区的居民电价,于是,有人惊喜:“这是不是说明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实现了用户侧的平价上网?”
但对于这种抓住个案得出“已经平价上网”的推断,秦海岩并不认同,“说整个行业水平都已经降到0.61元,这种观点显然不科学,甚至是谎言”。
崔雅萍也表示,“不是一家企业报出的价格就能够代表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理性和正常的应用空间,我们不推崇光伏产业要有暴利,但是没有利润的行业想走也走不好。”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公司刘佳璐博士认为,“协鑫的背景比较特殊,0.61元不能作为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不同企业有各自的战略或目的”。从竞标方案来看,阳泉项目的竞标评比要过“投资能力、业绩水平、技术先进性、技术方案和价格水平、产业转型贡献”等多个关口。
对于领跑者的电价竞标,刘佳璐认为单纯的鼓励低价肯定无法维护一个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她建议可以参考类似高速公路等政府大型基建项目的招投标,招标价格以平均价作为基准,“上下偏离的价格幅度要设定合理范围,比如偏离10%就要扣分”。
然而,记者从公开的资料了解到,从2016年伊始,美国就开出了3.87美分/千瓦时的电价,4月的墨西哥、6月的阿联酋和8月的智利,都分别投到了3.6美分/千瓦时、2.99美分/千瓦时和2.91美分/千瓦时,光伏成本远低于当地的火电成本,“那是否就意味着全球很多地区都完全实现了平价上网”?
而让国内业内人士忧心的是,2016年下半年是光伏上网电价和“领跑者”计划标准调整的敏感期,0.61元价格的横空出世,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让市场产生连锁反应?
平价上网尚需多方努力
“技术引领”更像一场马拉松,最终胜利取决于在整个过程中如何接力、如何爆发,控制好节奏,同时要注意与周边大环境的融合,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
按照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的观点,在2014年-2015年光伏行业相对回暖期,国内生产和制造龙头企业集中出现的一次扩张产能高潮,客观上加剧了当前光伏市场竞争的程度,与市场空间预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成为光伏产品和光伏招标价格快速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可能是光伏“领跑者”项目出现0.61元低价的原因之一。
不过,也有投资界人士提醒记者和产业人士“跳出光伏看光伏”。上海矽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兰丁十余年来长期致力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跟踪研究。在其看来。现在光伏产业面临的生存环境已非常恶劣。
“你得从全国的整个能源系统和结构来观察”,张兰丁告诉记者,近一年多来不少火电项目还在陆续上马,类似的传统电源历来比新能源要“强势”很多,加上可再生能源补贴下降,同时全国弃光限电的问题日趋严重。“就算光伏现在就实现平价上网,是否就可以很快对传统电源实现替代?不可能,政策层面肯定也会平衡,这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
在张兰丁看来,2010前后的整合是制造与产能的整合,这一轮的整合则是从制造端到应用端的全面整合,而且整合强度不会低于上一轮。其分析判断,2020年前,50%左右的光伏企业会被淘汰出局,“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制造端和应用端的矛盾会越来越大,从而加速产业的新一轮整合,恶性的低价竞争会加速产业的洗牌,结局未必是‘胜者为王’,也有可能回归到‘剩者为王’的老路子上”。
王勃华表示,在此次整合潮中,企业只有主动适应趋势和光伏产业规律,才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在即将带来的整合期中,企业应有准备、有信心、有智慧、有理性,不可自乱阵脚采取“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愚蠢举措。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实现平价上网,让人人都用得起、用得上光伏发电”,是很多光伏有识之士的情怀和目标,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振国坚信,光伏必然会成为全球最便宜的能源,但需要企业坚持不断创新,国家则要有序推动光伏成本不断下降。
崔雅萍对记者表示,“技术引领”已经成为光伏业界的共识。整体而言,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应像百米赛跑,仅用十秒钟冲到终点就算胜利了。它更像一场马拉松,最终胜利取决于在整个过程中如何接力、如何爆发,控制好节奏,同时要注意与周边大环境的融合,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