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光伏扶贫招标会。招标信息一经发布,立刻引来了二十多个企业前来参与。可当得知招标规则后大多数企业认为条件过于苛刻,纷纷知难而退。
眼下,中国光伏产业正迎来一个空前的政策利好。根据《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将达15吉瓦。中央及各级政府将全额出资为贫困农户安装光伏电站,以20年不变的补贴电价进行回购,使之获得一笔稳定、持续的发电收益。
按照每千瓦8000元的投入计算,建设15吉瓦光伏扶贫电站一项需投资高达1200亿元。此项扶贫工程既能够帮助贫困户脱贫,又能化解电荒瓶颈,还能为光伏业带来千亿大单。可谓一举数得。
德州的这次招标正是千亿光伏扶贫工程的其中一个项目。当大多数企业纷纷放弃这次竞标机遇时,少数企业却认为,“按照这一规则,才能及时堵住扶贫工程存在的政策漏洞,才能真正使千亿投资真正帮助农户脱贫”。
与众不同的招标
这次招标会标的是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乡镇236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总装机容量1.18兆瓦,总投资额900万元。
与同类招标相比,此次光伏扶贫项目有两处截然不同。
其一,其他招标主要比拼电站的造价,一般占评分权重的50%以上;这次电站扶贫收益却占到50%。其二,以往电站建成验收后政府就会支付90%-95%的款项,其余则在一年后的保修期结束后付清;可这次却要分期却要分段分期结款,“在项目运营期中标人自行运营,自负盈亏,每年向招标人支付一定数额的运营收益。”
简单来说,此次光伏扶贫招标就是以最高收益者中标,分期分段付款。正是这两个条件使绝大多数光伏企业“兴趣”全无,相继离去。这使得最初2016年7月4日的招标搁浅,德州当地政府发布公告,“缴纳保证金的投标人不足法定家数,故本项目流标”。
8月23日,上述项目的竞标再次举行。最终,在4家企业激烈角逐中皇明洁能控股有限公司以140.3万元/年收益报价而一举夺标。
根据招标的结果,当地政府将分期分段将总造价900万元的建设资金支付给中标方,保证电站寿命年限;作为中标方,皇明则洁能控股须向当地政府上缴总2806万元的总收益,再由政府转移支付给贫困村以及农户。
光伏发电能给农户带来稳定、持续的收入,被政府定为扶贫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15吉瓦,预计政府采购的规模将达千亿元。
皇明公司曾参与了十多次光伏扶贫的招标,但中标率只有不到10%。当史无前例的千亿蛋糕吸引着整个行业都在摩拳擦掌、争抢扶贫大单时,皇明公司董事长黄鸣却显得十分冷淡。
原来,当前全国扶贫办编制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均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建设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的初衷是为了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堵住各地政府的随意采购行为。“根据我们竞标的经历,国内已进行的光伏扶贫招标项目,报价最低者多数是当地中小企业。他们产品质量往往好坏不一、参差不齐,可血拼价格时报价却比大企业的成本还要低。”黄鸣指出,光伏电站市场报价普遍在每瓦8元以上,可多数光伏扶贫的中标价在6元左右,有时甚至低于6元。政府以低价中标看似节省了1/3的采购成本,却为扶贫效果留下了长远的隐患。
黄鸣在与政府官员交流时常常直抒内心的担忧——现行光伏扶贫存在两大漏洞。
其一,“光伏扶贫是政府招标采购,往往是报价最低者中标。竞标时企业为了争夺订单血拼价格,竞标后为了保住利润又以次充好,光伏扶贫达不到预期收益怎么办?”其二,“中国光伏企业都宣称产品寿命25年,扶贫招标要求电站至少使用20年以上,可迄今为止中国没有一家光伏企业能活这么长。大量中标企业拿钱跑路或倒闭了,扶贫电站无人维护维修、达不到使用期限怎么办?”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道,此前,政府有许多大型工程因执行、监管不到位使得数十亿乃至数百亿的财政资金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前些年国家拿出了数百亿巨资推广“金太阳”工程,补贴光伏发电,最终却不了了之。这一工程被称为“财政部养育失败的孩子”。
面对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光伏投入,补贴的对象又是最为弱势的贫困农户,黄鸣担忧道,各级财政拿出千亿扶贫款,最终却不能让贫困农户获得持续、足额的收益,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却反而成为中小企业、成为“假冒伪劣”的一夜盛宴狂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