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也需要关注‘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变化。”知情人士称,此前一位强调新能源装机量造成行业过剩、弃风弃光现象加剧,这也说明新能源装机仍有利可图。预计后期补贴政策也将面临调整,到2020年有望取消风电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光伏发电到2020年在用户侧不再给予补贴。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同时,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缓慢的核电,未来有望提速发展。根据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政策要求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研究论证内陆核电建设。
“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都是以电力为中心,现在电力面临治理雾霾重任,“十三五”强调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就需要加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以及统筹平衡。”该中煤协人士认为,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大非化石装机将促进能源结构继续优化。
控煤炭、稳油气、增风光
除了具体能源结构布局的调整,与大气污染治理相关的制度性建设提上议程是能源“十三五”规划将传递的另一个重要的信号。
“中国要进行碳减排,除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进行碳交易和征收碳税。”林伯强告诉记者,任何一个国家承诺碳减排必然意味着要付出经济成本,否则《巴黎协定》也不需要全球各国进行讨论协商。具体而言,减排成本将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上——消费者的能源成本可能会上升,减排可能对GDP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巴黎协定》,当《巴黎协定》的缔约国达到55个,累计排放量占到全球的55%时,该协定将正式生效。而中美两国的碳排放量占比为38%,中国约占20%。随着中国和美国的批准,将提速巴黎协定的生效进程。这也被各方认为是本次G20峰会的一项重大成果。
此次中国在《巴黎协定》的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左右,能源格局继续向低碳转型。
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对碳排放进行了重点布局: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深度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其中,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标准体系。
8月3日,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广东)中心揭牌,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表示,首批碳交易将纳入7000~8000家企业,今年10月发改委将启动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2017年一季度完成配额分配工作。
这也意味着,全国碳交易市场有望在2017年下半年如期启动。
此前,按照国家发改委今年1月在《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地方主管部门需按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汇总表》,在6月29日前将汇总数据、企业排放报告以电子版形式上报国家发改委。
但是这一数据报送工作出现了推迟。此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履约处副处长王庶表示,希望能在7月获得重点排放行业数据。但记者了解到,截至8月底,地方的数据还没有汇总到中央。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分析师张晓博表示,一方面碳排放数据摸底需要专业的知识、人员,另一方面,由于各省份的产业结构有所不同,碳排放量也呈现较大差异,各地方进行测算比较困难。不仅如此,在经济不佳之下,大多数省份对于碳排放交易缺乏积极性,在执行上中央和地方存在博弈。
“碳交易在碳价格和碳配额上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企业面临的减排压力也将不同。”林伯强认为,关键是应首先建立起来碳排放交易的机制,随后实行碳配额递减等手段完善碳交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