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博昱开工建设的50兆瓦槽式光热项目就是其中一个。该企业目前已在德令哈建成并运行光热实验基地。在之前电价尚未明朗阶段,青海博昱力克多重困难,已于2015年底开工建设50兆瓦槽式电站,占地243公顷,计划投资15亿元。李波告诉记者,该电站将含9小时左右的储能系统,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72.558吉瓦。
回顾我国光热发电行业最近5年的历史,不难发现,绝大部分资金和技术投入由民企发起。然而,作为国企的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太阳能”)注定为国企在光热产业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热发电项目正在建设中,该项目投资18亿元,预计2017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并网。该项目一期于2013年9月建成投运。“项目主要建设热传系统、储热装置、动力岛、实验室及主辅系统与建筑,用于开发和验证自主、低成本的光热发电技术,同时填补国内空白,建设国际一流水准检测实验室以及国内最先进、类别最齐全、系统最完备、工业级、全工况试验及测试平台。”中广核太阳能工程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刘大勇说。
身为电站开发的建设者们认为,业界除了需要在塔式、槽式、菲涅尔式及碟式4种光热路线作出最为适合自己的选择外,国家还应给予技术创新支持。昂智介绍,国家能源局、青海省科技厅已依托试验基地项目成立国家能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中心、青海省太阳能热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的成立对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国家级能源研发中心提供了政策保障,将促进光热发电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自主化,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梦想:全产业链与早日商业化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多位从业者及专家呼吁:我国光热产业一大关键在于全力打造从咨询、设计、设备提供、建设、管理及运维等全产业链,这无疑是包括德令哈光热园区在内的所有光热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推动我国光热产业规模化和商业化发展。
据李波介绍,他们有关实验基地和电站项目实现后,未来可从事太阳能聚光光热系统,如槽式集热器、塔式定日镜、跟踪传动系统、热场管理及监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刘大勇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期许: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一流、全气象条件、纯工业级的集热台架,能进行全工况、长周期试验研究,可对国内外的反射镜、集热器、旋转接头、导热油、驱动装置等产品完成光学、热力学、机械、耐候性、运维等试验及鉴定,市场前景可期。
业界均在考虑光热全产业链的问题,哪怕区域产业链都不是长远理想。一般而言,谁拥有全产业链优势,谁就握有未来光热市场的制胜武器。
爱能森的熔盐基地选择了德令哈,就是看中了产业链的重大意义。熔盐用于光热发电系统的储热系统,要知道,光热发电优于光伏的重大因素在于前者能够储能。徐慧芬告诉记者,随着德令哈光热产业园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既能推动光热发电项目的落地、建设、运营,更能推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产业集聚将光热项目与上下游产业融合,促进光热发电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促进上下游的合作、交流、技术改进及节能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