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董明珠造车进行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之时,深交所连发29问,格力造车陡然生变。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以130亿元估值发行股份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董小姐造车正式拉开帷幕。
这则公告一发布业界瞬间哗然,董小姐明显买贵了,业界认为格力电器130亿元收购的珠海银隆估值只有50亿。 那么是董小姐被骗了?还是其眼光独到?
为何以如此高的溢价收购珠海银隆?
对于珠海银隆的技术究竟有没有这么值钱,深圳证券交易所昨天发出重组问询函,从交易方案、交易对方和交易标的等三方面提出29个问题,涉及公司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财政补贴、行业地位等,并要求格力在9月1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交易所。
前天,深交所披露了对重组的问询函。问题涵盖行业排名及毛利率、大额财政补贴等细节,大部分集中在交易方案和标的上,涉及公司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财政补贴、行业地位等,并要求公司在9月1日前将有关说明材料报送交易所。 从问题核心来看,深交所想要格力解释:为何以如此高的溢价收购珠海银隆?
比如董明珠很看重的珠海银隆的核心竞争力“钛酸锂电池技术”,深交所要求格力说明并披露标的公司单体钛酸锂电池(电芯)产品主要性能指标经试验测试及权威部门或第三方机构检测的情况,并披露标的公司钛酸锂电池产品相对其他主流动力电池存在的比较劣势。
针对深交所的问询,格力内部人士表示:“公司将尽快核实并对情况进行说明。”
格力造车要怎么造?
对此外界还并不很清楚。8月23日,在停牌半年后,格力作价130亿元购买银隆新能源100%股权。
继智能手机后,格力多元化跨界再下一城。十年前就有美的等家电企业造车失败的案例,所以此次格力涉足造车领域,外界褒贬不一,但董大姐依然表示早已经“成竹在胸”。“钛酸锂电池和银隆(新能源)是被埋在沙子里的金子,我们是要做把金子从沙子里刨出来的人。”董明珠说。
据了解,银隆新能源被成功收购后或将改名为“格力新能源”,并将在乘用车领域继续发力。与此同时,银隆新能源已与特斯拉和北汽分别接触,或将引入第三方造车伙伴。
格力新的机会是,国家将会给出近十家新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造车资质。目前,仅有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获得,在剩下的八个资质中,格力或有机会获得一张珍贵的入场券。
格力造车的动因是什么?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格力需要新的增长点。格力电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91.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85%。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4.02亿元,同比增长11.9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35.32%;每股收益1.06元。而2015年,格力出现了近九年以来首次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的大转折,当年格力电器实现营收同比下滑28.17%,净利润同比下滑11.46%。
虽然董明珠对这种观点有点不屑一顾,其犀利地回应说“公司营收的变化与公司策略的主动调整有关”,但空调行业增长空间确实在逼近天花板,格力也面临着发展的困惑。
正因如此,董明珠在手机领域和小米创始人雷军公开约下10亿元的赌注,给格力争得在新行业的入场券和创造出足够的知名度。在“三年内再造一个格力”的大目标下,寻找格力多元化业务的链接点使得董明珠开始把眼光投向造车行业。
但即便是造车——这个看起来不相关的行业,董明珠心中也有根线,把他们串联在一起。董明珠的想法简单而直接——格力所有的多元化选择是协同的,都离不开电,这成为串联在一起的关键。“空调、手机和电动汽车都需要电,未来手机可能成为智能控制终端,汽车更是所有电器的一个集合体。”
而新能源汽车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更是给了董明珠以想象空间。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7.7万辆和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达125%和126.9%。这样的高增长趋势和空间,也使得乐视、阿里等外来者纷纷以不同形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想要在参与者众多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一杯羹,格力也不得不“另辟蹊径”。董明珠曾考虑过走比亚迪(58.410, 0.12, 0.21%)的路线,自己攻克电池技术。
早在几年前,格力内部也曾经悄悄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但是在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和论断后,董明珠发现仅凭格力自身的资金和技术无法实现突破,对外寻求合作便成为最后的选项。在和多家汽车行业上下游企业接触并几经环顾之后,董明珠将目光锁定了银隆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