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布了《全面能源战略》等战略计划,提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最终市场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科技创新链条。日本陆续出台了《面向2030 年能源环境创新战略》等计划,推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新储能技术。欧盟制订了《2050 能源技术路线图》等战略计划,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主体地位。各主要国家均把能源技术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抢占发展制高点,增强国家竞争力和保持领先地位。
近年来,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技术示范工程。初步掌握了页岩气、致密油等勘探开发关键装备技术,大型天然气液化、长输管道电驱压缩机组等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煤矿绿色安全开采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和多种储能技术快速发展,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纤维素乙醇等关键技术均取得重要突破。一系列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能源示范工程成果标志着我国能源科技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要看到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还有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缺乏,关键材料装备依赖进口;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创新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和激励制度有待改进;以及缺少长远谋划和战略布局等几方面。因此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大力推进能源技术创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早日跻身世界能源科技强国之列。
围绕五大方向,着力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实施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充分发挥能源技术创新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颁布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
《计划》明确了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我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
《计划》指明了我国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五大方向:
第一,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安全技术支撑。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加快化石能源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构建常规和非常规、化石和非化石、能源和化工以及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多元化能源技术体系。
第二,围绕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提供清洁能源技术支撑。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大幅减少能源生产过程污染排放,提供更清洁的能源产品,加强能源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清洁、循环的能源技术体系。
第三,围绕二氧化碳峰值目标提供低碳能源技术支撑。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技术体系。
第四,围绕能源效率提升目标提供智慧能源技术支撑。实现各种能源资源的最优配置,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的能源技术体系。
第五,围绕能源技术发展目标提供关键材料装备支撑。重点发展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石墨烯等关键材料和其他关键装备。
《计划》同时列举了包括“煤炭无害化开采技术创新”、“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创新”、“大型风电技术创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高效燃气轮机技术创新”、“生物质海洋、地热能利用技术创新”、“先进储能技术创新”、“现代电网关键技术创新”、“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节能与能效提升技术创新”等15项重点任务。同时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则明确了上述15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创新目标、行动措施以及战略方向。
加强全方位配套机制,保障能源技术革命高效推进
推动能源技术革命,需要制度、政策、市场相互作用、协同演进,保障能源技术革命高效推进。国家层面要制定国家能源科技创新及能源装备发展战略,企业层面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人才层面要加强能源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进高端人才。具体来看,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保障机制:
一是要完善能源技术创新环境。要尽快建立健全能源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及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配套政策法规。完善能源技术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突出创新绩效评价。
二是要激发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企业主导的能源技术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局面。
三是要夯实能源技术创新基础。深化能源领域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和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一批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是要完善技术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的优势,加大对能源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五是要创新税收价格保险支持机制。实施有利于能源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完善能源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切实减轻能源企业税收负担,针对能源技术创新示范工程落实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和产品价格优惠政策。
六是要深化能源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制定能源技术创新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能源技术国际合作。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依托重大能源项目,推动我国先进能源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景春梅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供职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