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Szpitalak,BruceBeilby和戴锡民接着又离开晶澳帮助台湾日升建立生产线,日升是产业化新南威尔士大学PERC电池技术的先锋。杨怀进后来又成了海润太阳能公司的CEO。林洋的成立就在中电成立后不久,现在已改名为韩华Q-Cell。
我们说中电和晶澳是直接从尚德分离出来的,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则描述说林洋是尚德第二代的分离公司,王汗飞是尚德招聘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后来去了林洋帮助林洋建立生产线并在2005年11月开始生产。另外一个显著的“尚德第二代的分离公司”是顺风,原受雇于尚德的瞿辉和童彩霞2006年加入顺风,负责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研发。顺风成立于2005年底,2007年开始生产太阳能电池。
尚德于2005年底在美国上市,这对于尚德和美国的风险投资资本是双赢的。高盛投资的股份公司上市后的一周内就增值2亿美元。这不仅激励了国内其他的太阳能公司走相同的道路,也鼓舞了美国的风险投资资本不断重复此类投资。
天合、林洋、英利、晶科也效仿尚德雇佣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技术雇员任职各公司的CTO。尚德的成功也让融资降低了准入门槛,大量的美国资本投入中国的光伏产业。十大电池生产企业中有九家分别在2006年12月到2008年1月期间上市。
2008年9月在雷曼兄弟破产前,光伏企业的股价急剧下跌。2010年上市的晶科和大全,融资并没有预期中那么理想,最近低迷的市场估值迫使天合和晶澳考虑从美股退市。2005-2010年间前十大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在美国股票市场通过股票和可转债共募集到70亿美元,加上员工股票和期权共计100亿美元。基于欧洲销售带来的收益,这些投资将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产能从2005年的300兆瓦增加到2010年的30GW,足足增加了100倍。
第三轮演变
2006-2007年在尚德上市后,施正荣所持股票的面值超过10亿美元,吸引了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第一位太阳能亿万富翁”。这些报道也引起了许多公司和中国当地政府的注意。得克萨斯大学一名署名于霞的同学在硕士论文中写道:“这些不协调,非理性繁荣的东西导致歪曲当地政府的激励补贴以及大量的过度投资。”
1994年中国财政改革,增加了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自治权。当地政府可保留地税和一些和中央的共享税。这些变化大大激励了当地政府通过支持当地工业发展增加收入,比如注资、低电价、便宜卖地建工业园区等等。同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当地官员的职场发展。光伏发展迅猛,各地发展光伏有利于政府官员的政绩表现。同时享受政府补贴的大型国有企业,世界500强企业都具备充裕的资金和野心进行快速扩充。
下一页> 余下全文